本书采用类似于《波斯人信札》的书信文体,通过一位法科学生与一位社会学教授的书信对话,深入浅出地阐释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和经典理论、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述法律系统的社会结构与变迁以及一些经典实证研究等,并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法律实践的种种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在看似大相径庭的学术知识之间建立起关联。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专著和传统教材,更像是一个学习法律社会学的路线图。文后还按信件顺序给出了参考文献,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汲取更多营养,不必拘泥于某种对理论或者学术传统的通常解释。 除了介绍和解读法社
罗纳德·德沃金是近四十年来公认的最重要、最具争议的英美世界法理学家之一。本书分为十二章,从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唯一正确答案命题、法律解释论、宗教与生命等方面全面而洗练地介绍了德沃金的思想,增补了对德沃金近作《刺猬的正义》的讨论,并更新了德沃金著述的完整题录。
法律语言是法律的载体,也是法律权利之所在;再好的法律也不能徒行,从纸质的法律到法律的实施是由法律人去完成的;法律语言是法律人办案的工具,是法治思维的体现;法律人的法治思维以法律为依据,从法律文本开始到实施法律的全过程,法律人的思维又都流向法律文本。可以说,法律、语言、法律人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本书为集刊,计划每年出版一本,收录论文十余篇,从法律、语言、法律人融合的角度对中国的法律实践进行法律语言的研究。
本书以司法话语的事实性为主线,对司法话语交往和保障进行系统考量。在对司法话语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话语优长对司法话语进行多方位交叉性研究,追求论证的自洽性和可接受性。本书拓展了司法话语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司法话语场域”的概念及理论,着眼现实语境,初步探讨了关于实现司法话语的结构框架,提出了“内向对话性行使模式”和“外向对接性行使模式”。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正所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可见,立法实为治国之要务、理政之圭臬、法治之源头。那么,什么是法?何谓立法?法律是怎么制定出来的?谁有权立法?立法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我们如何评价一部法律是否善法?本书力图回答上述问题,以立法原理-立法规范-立法监督-立法评估为主轴,以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为依据,详细阐释立法法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翔实剖析被称为法律的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条文的规范意旨,
本书是一部针对法律人类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入门指南。在法律人类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什么是法律人类学”也就成了所有想要了解法律人类学的人首先要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本书共分为六个专题,分别是“为什么要学习法律人类学方法”“什么是法律民族志”“什么是田野调查”“什么是扩展个案”“什么是日常个案”“从田野调查到法律民族志”。 这些专题,虽然名义上围绕着“方法”而展开,但却涵盖了学科性质、发展脉络、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以及如何适用于当前中国本土法治实践等中外法律人类学的基础问
本书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科法学,展示了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作者对社科法学从追随到反思再到自觉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对社科法学的系统性思考。本书着力对法律的社会科学、法律中的社会科学、法学的知识社会学三种知识类型进行研究,采取总分模式,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法社会科学的格局流变”是总论,其他三编是分论,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其中,第二编“法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第三编“法律中的社会科学运用”分别关注法律研究与运用的社会科学讨论,第四编“法学的社会科学反思”则聚焦法学知识的社会科学讨论。 本书力求将法社会学迭
本书以“马工程”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据,辅之其他法理学相关教材,以专题讲座为基本单元,结合上课PPT与授课录音,围绕法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并考虑到大一新生的学习重点,将其内容共分为十八讲。其主要内容为:第一讲,法理学概述;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概述;第三讲,法的概念与本质;第四讲,法的特征;第五讲,法的要素;第六讲,法的渊源与效力;第七讲,法律关系;第八讲,法律行为;第九讲,法律责任;第十讲,法律作用与价值;第十一讲,法律实施;第十二讲,法律方法;第十三讲,法律责任的承担;第十四讲,法律起
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是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在此意义上,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本书旨在结合内江师范学院近年来开展卓越法律人才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工作实际和取得的经验,理清法学实践教学应包含的具体内容,设计一套与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理论教学既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各环节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考核,最终形成一个可供实际应用的、系统的、连续的法学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系统,使本科法学
本卷聚焦柏拉图经典著作中的正义理论,分为“理念世界的灵魂与正义”“城邦国家的质料与形式”“理想国的承继与续造”三编,深刻剖析柏拉图《王制》《法律篇》《理想国》中对德性、法理和正义问题的经典阐释及三者的辩证关系,同时书中对霍布斯、哈特、富勒等学者的学说也有涉及,使读者徜徉于经典之中,领略法理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