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场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金融数字化与法治的交互关系以及金融数字化与法律跨界融合和创新问题。一方面,法律依然是调整金融关系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以智能算法和区块链智能合约代码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替代法律的现象已经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得到体现和应用。金融数字化及其与法律的融合亟须法学给予时代回应。
《金融数字化法治》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徐冬根教授对金融数字化与法治关系的研究专著。全书通过建立数字科技治理法律治理二元共治分析
本书紧紧围绕反恐怖主义法律中的热点、难点议题,逐一分析了反恐法律问题中的本体问题、实践问题、理论问题以及建构问题,环环相扣于反恐怖主义和国家安全两大焦点,以现实探析各国际组织卓有成效的法律机制,总结反恐领域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体篇重点揭示了国际反恐法律机制的内涵与价值,针对国际反恐法律机制的内涵诠释,确定其作为辅助并促进反恐国际合作的机制地位;实践篇重点介绍国际上较为典型的反恐法律机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看待反恐法律机制具体落地方案,从已有经验归纳总结实践问题;理论篇兼具国际、国
《数字法学》第4辑共收录15篇论文,以“关注数字法律前沿问题、促进数字社会法治化”为宗旨,专门刊发数字法学(数字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相关法律问题)的理论文章,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致力于数字法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将以数字社会、数字时代的大视野,把握数字信息技术给法律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数字化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为数字治理和数字技术的合规发展提供助力,为数字时代的权利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日益严重的消费者问题推动各国掀起以“保护消费者”为目标的立法浪潮。由于各国适用于产品责任纠纷解决的合同法规则与侵权法规则暴露出明显的不利于消费者利益保护的不足与缺陷,各国法官尝试对既有规则进行创新解释与锐意突破,最终促成严格责任原则的诞生。法官在解释既有规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由司法克制主义向司法能动主义的转变,与各国相应历史时期占主流的法哲学思潮的影响密不可分。本书正是以此为背景,在对严格产品责任原则的制度功能与法哲学根源进行深入解析后,系统分析了严格产品责任的确立与扩张的过程,并对严
股权投资中,作为对赌协议核心内容的股权回购及业绩补偿,是保护投资方权利最重要的两个条款。但签署该等特殊权利保护条款,并不确保投资方在案件中稳操胜券,创始人方也并非唯有束手就擒。从司法判决的角度,本书系统性总结了对赌协议在签署投资协议阶段、履行投资协议阶段、后续融资阶段、申报上市或挂牌阶段、触发补偿或回购条款阶段、行使权利沟通阶段、回购协议签署阶段、诉讼或仲裁阶段发生的常见问题。本书亦涵盖三资企业、国资背景企业、合伙企业及目标公司债权人等特殊主体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本
公民平等权表达的是一种原则和信念,它强调的是权利主体在法律所限定的范围内的平等。范围的限定决定了这种平等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对性在于,它否定强调有差别的个人,且把社会等级的存在视为社会正义的基础,依据各个人的身份或社会地位有差别地分配权利义务,对多数人的自由严加限制而对少数人的自由加以特殊保护的社会现象和制度。与公民的其他权利相比较,平等权的特殊性在于,它所强调的一视同仁对待的原则渗透在个体、群体彼此之间,或公民与他人相联系的各种法律权利的享有中。相对性在于,现实权利的平等是相对的。
歧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法学上的歧视是指缺乏合理的理由而对人实施的不利对待。对歧视的法律判断,应综合采用“规范性判断”“理论性判断”“相对性判断”“排除性判断”这四个系统的标准。歧视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形成原因。对于我国而言,除了应当直面传统歧视,还应当高度重视算法歧视以及制度性歧视。在对歧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究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理念与制度再造,推动实现歧视的法治化治理方式与国家政策调整、制度机制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宣传教育普及等各类消解歧视的方式的有机协作,从而对反歧视法律
本书围绕个人私密信息的规范构造展开, 遵循权利对象、权利客体和权利保护的线索, 以个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为重点, 围绕“双向辨析”和“双重保护”, 主要回答“个人私密信息是什么”和“如何保护个人私密信息”的问题。具体而言, 个人私密信息作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对象, 对私密性的判断从“双向辨析”视角出发, 梳理研究私密信息的规范历史和体系定位, 针对实践中个人信息私密性检验的现状, 提出个人私密信息的检验模型, 并进一步区分个人私密信息与相似概念 (个人信息、隐私、个人敏感信息)
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异议之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称为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是指在民事执行参与分配程序中,分配方案所载明的债权人或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记载的相关债权人的债权或分配金额表示异议,在异议对象提出反对意见后,以异议对象为被告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分配方案中的异议部分重新进行判定的一项诉讼制度。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书的研究命题,第二部分为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异议之诉的理论廓清,第三部分介绍了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异议之诉的构成要素,第四部分介绍了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异议之诉的起诉与审查,第五部分介绍了
新西兰的意外事故补偿法对世界各国而言不斥于一场革命,面临现代化大生产背景下意外事故频繁的局势,各国都纷纷借鉴新西兰的经验和教训,对意外事故的综合救济机制展开了分析,并在部分领域推行了立法。《意外事故的综合救济机制研究历史与比较的考察》旨在通过对新西兰意外事故补偿法的实体制度和程序规则的梳理,完整呈现出新西兰意外事故补偿法的全貌,并揭示出该法律在实践运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国目前仅存在工伤保险机制,在机动车辆事故领域建立了责任保险机制,医疗改革也刚刚出台了新的办法。在我国人口众多、意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