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智能科技与图书馆的关系,不仅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图书馆的影响,还深入挖掘了图书馆在智慧化时代的新角色与使命。
本书通过研究图书馆的演变历程和基本理论,分析图书馆架构的组织结构、规划管理、人力资源和财务控制。另外,研究了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服务质量评价和改进策略,以及营销和社区参与,同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现代图书馆的人才培养需求和团队管理等内容。
本书是一本资源理论类图书。本书主要阐述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科技信息资源的规划与设计,着重介绍科技信息资源的采集与整合,包括科技信息资源的保护与安全,同时也探讨了信息资源的保护策略与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归纳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本书能让读者全面掌握科技信息管理的要义及实践技能。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观点新颖,叙述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本书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本书在梳理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图书馆制度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设计了图书馆制度影响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验证了图书馆制度影响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考察了图书馆制度影响力的实况,最后提出了增强图书馆制度影响力的策略。本书既可以为图书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图书馆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以及图书馆管理者和业务工作者的进修读物。
本书作者陈铁民先生乃唐诗学大家、学界耆宿,作者论述唐诗文献整理、考证的方法和门径,即从作者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体会和他人的有关经验出发,归纳、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门径,还有若干应注意的问题,再找出众多具体、典型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以唐诗为主,间及唐文),予以论证和说明。本书以作者1981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时,为高年级学生(七七级、七八级)和研究生、进修教师开的《唐诗整理》选修课讲稿为基础,后又作了大的增补、修订后撰成。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考证与诗歌编年,第二章唐诗的辑佚和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19ZDA250)的阶段性成果。全书主要基于简帛文献,聚焦古书成书问题。该书以简帛文献与古书成书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在此之上尝试探讨先秦秦汉古书的形成与流传规律、中国早期经典的生成模式,并尝试重新思考先秦秦汉时期的相关学术史问题。该书是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文献学研究专著,对当前出土文献中的古书资料及其研究进行了全面清理,吸收各方面研究成果,选择重点内容作详细分析,对当前学界出土先秦秦汉古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是在富媒体图书是数字化背景下,富媒体图书与纸介质图书相比,消费者购买相同品牌的纸介质图书还是富媒体图书是基于产品比较而言。在媒体深度融合和文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富媒体图书作为一种文化创新产品,对如何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何促进消费的提质增效进行了较深入探讨。研究首先探讨了非文化类富媒体图书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区间内渗透、适中、撇脂不同价格水平策略下购买意愿的动态变化,以及参考价格对购买意愿作用机理的动态变化;然后研究了文化类富媒体图书采用撇脂价格水平策略时,整合价格框架和分离价格
201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制定了《北京大学图书馆2035年愿景与2019-2022年行动纲领》,并按照一年一个主题的模式推进重点工作,通过制度建设年、队伍建设年、馆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和团队建设年的持续建设,北大图书馆已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创新型、智能化、标杆位的大学图书馆,为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北京大学建校125周年之际,全馆同仁共同参与撰写了《北京大学一流图书馆建设纪实》,将五年来在探索发展中形成好措施、好经验汇编成册,全方位呈现北大图书馆这五年的奋斗
本书为以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发展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书稿以1909年至1997年为时间域限,以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发展为背景依托,通过对各类档案和相关史料的整理研究,较为客观描绘出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从孕育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图景。本书全书辅以图表百余幅/个,包括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业务档案、代表性历史人物、参考工作研究成果等,绝大部分为首次发布。作为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断代史研究成果,它将为图书馆学界和业界全面立体地了解国家图书馆历史,特别是参
本书是第十二辑,包括的栏目主要有:(1)学术论坛;(2)索引与数据库事业;(3)索引语言研究与信息组织;(4)信息检索与利用;(5)索引史话与史料;(6)国外业界扫描;(7)专题索引。这些文章均是业内专业人员所作,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