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师徒同心;他们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信仰。本书作者——故宫摄影师韩童用多年拍摄的第一手影像,深入讲述文物修复师们的故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掀起了近几年的文物、文化、历史、国学热潮。在这之后,修复师王津、王有亮、屈峰等人一度在网络上成为“网红”。本书的作者、摄影师正是文物修复部门的一员,在故宫修复部任专职摄影师。本书作者想通过只有故宫的“自己人”才能接触到的视角,拍摄和观察这些距离历史最近的大国工匠的生活方式——看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的爱好
本书围绕“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旅游文化传承”这一主题,以博物馆文物的基本知识为切入点,阐述了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概念、理念、原则、技术手段,论述了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方法与举措,探究了旅游文化的传承、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逻辑清晰、理论严谨、渐次深入,且文笔朴实、语言通俗流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读者理解与践行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旅游文化传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以深化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及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发展保护技术为目的,首先从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入手,系统总结了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体系内容等,解释了博物馆学新视野下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意义,明确了本书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展开深入研究,以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分别论述了各类文物的保护技术;然后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文物保护领域,展现了新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优势;最后论述了文物管理的标准化、法治化。
本书立足于数字化博物馆的基础理论研究,从数字化博物馆的相关概念出发,介绍了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内容,并就博物馆数字资源的层次化描述、展示系统、常用的三维技术与资源保护技术、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做了具体阐述,然后以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为例,介绍了博物馆数字资源的分布式管理系统,最后从具体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通化市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及浙江省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本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影像,一种新的艺术、当艺术品走进生活:数字时代的动画艺术作品、影像之旅、数字交互艺术的收藏:博物馆与在线媒体艺术的多样性、从大尺度中搜索小细节:重新定义艺术史模式、博物馆对新媒体技术的需求、数字版权管理。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邮票的方寸之间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物质创造和精神风貌,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邮票被引进到中国,至今已有将近一百四十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历程。本选题整理有关中国邮票的相关史料,梳理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史,简要描述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历史语境,还原各时期的“技艺”场景,归纳、总结、分析各时期的设计风貌,对邮票图像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和阐释,挖掘中国邮票设计艺术所蕴含
本书从一位拥有近五十年工作经验的博物馆专业人士的角度,对博物馆及其运作方式进行了深刻而坦诚的审视,内容涉及博物馆的基本构成和工作机制,以及博物馆日常运作和基础业务的方方面面。作者史蒂文·米勒结合自身在博物馆工作的经历,记录了他在处理博物馆专业问题时的具体措施,以及他对于“何为博物馆”“博物馆为何而存在”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是从现实的角度解读博物馆整体构成与内部协作的实用书籍,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博物馆这一独特机构。
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作者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并认为博物馆是以文献为中心的机构,将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结合起来,并通过跨学科理论视角审视博物馆实践。随后,作者提出了现有多种类型博物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的共性及区分彼此的差异,以及所谓的有意义的物质资源一一博物馆中的“物”。大多数博物馆学著述将“物”仅仅视为构成收藏的东西,然而本书深入探讨了“物”的物理性及其意义,尤其是被博物馆化后“物”的意义的演变。这部分构成本书的核心内容,审视了博物馆学的重大转向,即从最初的关注博物馆观众转变为关注人与
本书作者詹姆斯·库诺从博物馆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博物馆所象征的国家话语权争论、博物馆与世界主义间的关联以及博物馆是否带有帝国主义色彩四大角度,举例丰富、理论详实地展现了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之所以得以存在并发展背后的政治与历史渊源。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博物馆帮助市民进一步感知了自身作为漫长而丰富的人类生存史的一部分,并进一步阐释和解读了文化的真相:文化是流动的、混合的、产生并存留于人类间的沟通的。
本书围绕博物馆文化教育与数字化建设展开研究。全书以博物馆及其教育理论基础为切入,分析了博物馆文化教育的使命与特征、博物馆转型升级与文化教育实现以及博物馆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接着着重探讨了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文化载体应用、博物馆陈列展览与文化教育、博物馆文创产品教育功能及开发营销的相关内容。通过思考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现实条件,并提出有效建议,最后研究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新技术运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