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的历史随笔集。
五十三篇随笔,五十三次遇见,走进《左传》《史记》《诗经》《论语》,在春秋时代的荒野和歧路上,结识古时那些庞大的灵魂。
深情的人、智慧的人,愚钝的人、荒谬的人,慷慨如长风的人、狭小如针眼的人,i人和e人,困于原生家庭的人和奔赴不确定的远方的人,舍生取义的人,在苦厄中向着心之所善的人……
他们是人,和我们一样。他们是神,是我们心中的星辰,照出我们的幽暗和明亮。
我以为古代小说、特别是经典作品的语言,是汉语文学语言的精华,至今仍富于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它与我们当下的语言并没有隔阂。古今的融合,也许可以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机巧,更有底蕴。
《请君出瓮》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勇强先生的一部新人文小品小说集,收录了近五十篇取材于古代典籍和文献资料的小说。书中着意化用古代小说的语言乃至诗文的佳篇警句,旧瓶装新酒,夺胎换骨,激活古代小说的艺术生命,使之与今人的观念、趣味相呼应,挖掘古代
本书简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治学·写作》集中了学界泰斗、散文家季羡林在读书、治学、写作方面的干货。季羡林极尽真实、敞亮地与当代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之谈,文字坦荡无藏,丰富实用,读之必受益匪浅。套系简介:季羡林自选集是季羡林先生在自己全部著作中选出的、面向大众读者的篇目之合集,是季老文章的普及文本。季羡林先生为人可敬,学问专深而文风晓畅朴实,散文优美。本套丛书充分体现了先生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适合学界研
《史诗的罅漏里》为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文学随笔集,为自己喜欢的作品和作家而作。收入作品三十篇。以自身创作和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为主线,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和创作思想,讲述与其他作家的文学交集,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评介……从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到体悟反思,殷恳扎实,敏锐细致,睿识洞见闪现。展现真诚的文学态度,融入对写作的思索与探究,用平实有深度的文字呈现文学创作的多面,解析当代文学所呈现的一些现象和方向。
《胡适: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是著名学者胡适的散文精选集。本书精选胡适散文二十多篇,包括演讲报告、时评杂感、文学随笔、自传、怀人散文等。既有《人生有何意义》《科学的人生观》《为什么要读书》等谈论人生与读书的篇章;也有《文学改良刍议》《信心与反省》《差不多先生传》等表达时政、文化方面观点的名篇;还有《十七年的回顾》《追悼志摩》等回忆人生经历、怀念故人的性情文字。胡适散文视野开阔,睿智理性,对当下的读者依然有着很强的启发意义。
本书为全新修订的郁达夫散文集,共分为归航感伤的行旅我的梦,我的青春!北国的微音四辑。第一辑归航收录了《南行杂记》《故都的秋》《小春天气》等散文。这些散文情感浓烈哀伤,具有浓厚的时代病色彩。第二辑感伤的行旅收录了《临平登山记》《钓台的春昼》《雁荡山的秋月》等游记。这些游记既展现了郁达夫的心境,也为读者展示了祖国绮丽的自然风光,是现代游记文学中的绝品。第三辑一个人在途上收录了《零余者》《一个人在途上》《悲剧的出生》等散文,郁达夫在这些文章中回溯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记录了幼子早丧的哀痛,以及在民族
本书是一本关于老物件的文化散文集。本书介绍了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作者在童年中接触过的多个事物。它们中的大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无踪,一部分在乡村中依然留存。这些事物曾经遍及大江南北,构筑出了人们的生活,回忆这些事物的同时,未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青年们也能依稀触及逝去年代的影子。本书图文并茂,可以让读者在忙于琐碎事务的喘息片刻,与作者一起去感受经历了时光之河洗礼的老物件,回忆起那些逝去的生活场景、尘封的陈年往事。
这是一本充满新奇、揪人心弦的游记选集。海明威与古巴、库克与太平洋、达尔文与比格尔海峡、印加帝国古迹、阿兹特克太阳石、马里亚纳群岛战争遗迹、南非草原动物,跟着作者从美洲到非洲,从大陆到海洋不断猎奇,其中穿插大航海时代、太平洋战争的人物史迹,历史和现实相互交错。在书中的地理散文中,作者现场观测并描述的卡瓦格博日出、雨崩神瀑、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四姑娘山雪景,展现了一幅幅横断山脉壮美画卷;贵州织金洞、双河洞,广西大石围、格凸河穿洞、银子岩,四川小寨天坑,汇聚了神奇的喀斯特景观,读者如身临其境;
《吃丝瓜,想爸爸》:那些记忆里的人,有的顽皮着长大了,有的辛
苦着变老了,有的不可避免地离开了。念旧念旧,念的是物,是事,
更是人。
《别人家的西瓜更甜》:那些记忆里的物,常因错觉而变得奇妙,以
前觉得很宽的河,其实很窄;觉得很远路,其实很短;明明一样的西
瓜,却总觉得别人家的更甜。
《哑炮也炸响我整个童年》:那些记忆里的事,或大或小,或悲或喜,
都在不同程度地变。所谓时移事易,却总希望有些东
散文集《激活记忆》真实讲述了作者在草原生活七年的经历,再现了春夏秋冬牧场的生产生活细节;深情记录了在北大求学的三年时光,以老师的课堂讲课为主要内容,完整呈现了当时讲授的知识,读来仍有学习价值。
作品注重细节,用词规范,格式严谨,文字凝练,写人记事流畅自然,是资深编辑的用心用情之作,充分体现了一位老编辑的专业素养和认真负责精神。
作者真情回忆了当年的点滴故事,用文字想念青春,以文学珍藏往事,是一部充满感情、富有温度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