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命名为“经历篇”“诲人篇”和“成长篇”,文末附有《论语》全文,以便读者对照研读。 经历篇写圣人一生的经历,让我们对孔子其人其事做全面细致的了解;诲人篇叙述圣人教授弟子的故事,具体到弟子其人,可以说教育的智慧富含其中;成长篇讲解圣人学乐一生的收获,包括学习认知、体道悟道、立德树人、言行礼仪等。虽道不尽圣人的“言性与天道”,但也可窥豹一斑,圣人的睿智之心、仁爱之心、贤德之心、坚韧之心、期许之心,辉耀千古!
一个人一旦发了大誓大愿,其本性光明的力量油然生起,即如山下之泉喷涌而出,谓之果行;对于前行途中所遇到每一个有缘的求学者,进行教诲点拨,令其开悟,谓之育德。 “人”如何“定”,儒释道各有其法,究其要,全在于一念真心。儒家主要是修“至诚”之心,具体方法,不外乎“知、止、定、静、安、虑、得”七步功夫。 儒家、道家是以“知止”二字来表达“边界”的。也就是说,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明确自己的职责,进而履行自己的义务。 “还是要多关心他”,
《从〈大学〉看修身之道》依循《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论述思路,系统阐述了修身的内在意涵、方式方法、进程步骤以及当代意义。作者借用《说文解字》的相关字词解析,注重从“字”的角度引申敷衍,对《大学》所述
《中庸》是“四书”中颇具理论深度的著作,对孔子的“中庸之道”作了深刻、系统、透彻的学理阐述。本书分为四讲,从《中庸》的内容梗概、“中庸”的内涵、“中庸”的道德情操和准则、“中庸”的处世方式几方面,
本书试图在文明全景中深度解读“四书”。文明全景视野包含两个基本面:一是从世界文明的进程来审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二是从神圣文明与世俗文明的整体来把握每一次时代变迁的特点。据此,本书聚焦于三个时代语境的互动:先秦语境、宋代语境和现代语境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转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力图在文明全景中打通古今语境,与经典对话,实现与古圣先贤的倾心交谈,由现代的处境体会他们的选择的深层用心,并从他们的视角透视我们的处境的深刻意蕴。
本书稿从启蒙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三字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当代价值。全书共五讲,先从启蒙教育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重要性讲起,引入《三字经》在古代启蒙教育中的地位,阐述《三字经》如何通过极简练的语言讲
本书是作者对《论语》的解读和阐述,全书分为三讲,主要围绕“什么是君子”“君子人格的特征”“君子人格的养成”来阐述。作者遵循孔子的思想轨迹去领略君子人格的构建,将深奥的道理贯穿在古人的平凡生活中,举例丰富,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权威、最著名的一部思想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它是儒、道、墨、法、兵等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基于此,本书选取“乾、坤”“比、离”“履、谦”“夬、革”“临、节”十个卦,每两卦一组,分五讲,深刻阐释卦义,引经据典,援引实例,说理通俗易懂,论述了中国自古以来怎么从《易经》里汲取为官智慧。
¥25.35¥39折扣:6.50折 当前库存:1
本书亦据此分为三编: 第一编以修身为中心, 涉及立志、怀德、格致、存养、克治、警戒六个主题; 第二编以事功为中心, 分为义利、群己、出处、治法、政事、天下六个主题。第三编以成人之境界为中心, 分为君子、圣人两个主题。本书选编了儒家思想关于经济行为价值观的原典、经典论述, 并做了相应解释, 以儒学经典以及对古代儒商精神形成的历史发展脉络等研究作为底色, 描绘出中国传统儒商精神的特征、实质, 这种中国版MBA式的商业伦理读本, 既是中国的, 又是世界的, 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