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诗人丘锋的第三部诗集,收录诗人近年写的诗歌百余首,分为“美好的食物总是一样的”“我像水一样轻盈”“诗像舟一样横着”三辑。丘锋的诗歌短诗居多,语言简练,但充满温情,给人以风淡云轻、苦尽甘来的质朴与余味。本书继承了其一贯的自然朴实风格,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诗人怀恋过去,幻想未来,扎根于现实生活,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写了诗人对一切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爱美和自由的热情、勇敢、执着追求。本书是一场诗人灵魂与灵魂的呢喃对话,记录着诗人的心路历程。
本书主要辑录了两届“华燕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的获奖诗词、散文等。全书分为古诗词、现代诗、散文随笔三部分。古诗词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现代诗构思精巧,想象力丰富;散文随笔文笔优美,情感真挚。作品或记录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分享人生感悟和思考,给人以启迪;或书写故人故土和往事,慨叹时光的流逝;或歌颂时代的发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作品语言风格多样,艺术表现手法各异,但字里行间尽是作者真挚而饱满的情感。
本书是一部歌颂大好河山和美好生活的诗歌集。本书共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200余首古体诗,作者或登秦岭而咏叹,或临渭水而吟哦,或见自然变迁而感怀,或读老友信件而慨叹,诗歌中处处都是作者生活和思考的痕迹。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小唱,为海南自然万物小唱,为祖国青绿的江山歌颂;第二辑凝眸,以字为眸回望生活的悲喜,以热爱入诗,在命运的裂口抽出绿枝;第三辑共饮,或写人或写景或咏情,一腔情一杯清泉,与亲人与好友与山川共饮字里行间的春风绿意;第四辑接近,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反思。
本书收录作者诗词305首,其中五言绝句41首、七言绝句114首、五言律诗22首、七言律诗95首、古风(五言、七言)16首、排律9首及词9首。很大一部分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诗刊》《历山诗苑》等各种诗词杂志和报纸上,其中二首作品被中华诗词学会主编的《百年诗颂》收录,一首作品被《中华诗词》杂志社主编的《山水田园诗词三百首》收录,三首作品被巴晓芳主编的《春风吹过四十年》收录,还有些诗词获奖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足迹,有怀古的、有忆旧的、有唱和的、有山水行吟的、有激浊扬清的
殷正大,上海大学理学院退休教师,长期从事高等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为作者游览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之后,有感而发所创作的诗词集,包括绝句、律诗、词等。本书写的是作者的人生之旅,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诗词的形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本书的出版也体现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本书分“诗说幸存者”“诗评讲解员”“诗叙生活史”三部分。“诗说幸存者”主要是用诗的语言来描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这一个特殊的群体;“诗评讲解员”仅仅是针对参与全国“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这一项活动的讲解员而“评”;“诗叙生活史”记录作者从业史,主要有三个时间段,即作者1970至1990年20年在部队的戎装生活史;1992至2015年20多年的在博物馆生活史;2017至2022年5年多在高校生活史;此外还有两段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机关工作和在国务院参事室帮助研究中国国学等短暂的经历。
本书分为四卷,分别为:卷一寂然录、卷二慰藉书、卷三孤影集、卷四空山赋。在四卷内容中,诗人张伟锋以云南的山为宏大背景,关注山川草木、自然万物,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图谱,运用丰富的取材、敏锐的感知、朴实的表达等方法,对人类世界的焦虑与冲突、表象与内在进行了整体的观察和广泛的考量。
《莲的方式》归集了郑玉彬近年来创作的一百多首诗。诗人从女性的精神镜像和特定角度出发,打量、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对生命本身的意义进行深度审视与理性观照。诗人并没有在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的面前止步不前,而是将思维的视野进一步拓展,把田园风光、故土情怀和现实生活纳于笔下,将自己领悟和洞察到的生命感知攫取并呈显出来,以貌似浪漫的诗歌来探究人的矛盾性和社会复杂性这一现实主义命题,进行直击心灵的现场书写,最终达到让自己与世界达成和解、让梦想照进现实、让诗歌温暖人心的目标。
本书围绕光雾山展开,分为“山居图”“红叶迟”“风雨慢”三辑,共收录诗人诗作百余首。诗人以质朴而浓烈的情感,对光雾山的自然景色、地域文化、悠远历史等进行全方面的诗意抒写,表明了对故乡家园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现实、生命、自我的多维感悟、思考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