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部分散文作品。书稿共分为8个小辑:“轿顶 “轿顶古韵”“轿顶人物”“轿顶书香”“轿顶回音” 。书稿收录的作品,绝大部分以作 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有对身边劳动者的赞美,有对往日岁月的人生感 讴歌。书稿文字朴实、行文流畅,读来让人感到亲切。
散文集《城关记忆》收录了58篇佳作,分为三元·城关、沙县·虬城、永安·燕城、明溪·珩城、清流·城关、宁化·翠城、建宁·濉城、泰宁·杉城、将乐·镛城、尤溪·沈城、大田·岩城11个版块,每个版块5—6篇作品。从历史沿革观照新时代变迁,展示民俗风情,融合群体记忆与个人记忆,呈现出记忆里的山城之韵、小城之美。三明市文联组织创作《城关记忆》散文集,旨在记录各地城关历史文化,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本书为《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后宫——甄嬛传》等图书的策划人、《甄嬛传》等电视剧的版权经纪策划人、《狼图腾》版权孵化的合伙人丹飞撰写的做书心得,既有热门图书的策划营销心得,也有对畅销书作家及书业发展的鲜活认识,见证变化中的文化中国,讲述作者亲历书业的20年,追问感动人激动人的泪点和触点,让读者深入了解书业背后的故事,对于书界从业人员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一次旅行》是庆山2024年精选散文集锦,从安妮宝贝到庆山,呈现时光轨道、爱的记忆、万事万物的本质、敏感温柔的心绪……是纪念生活的诚恳之书。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直观而单纯的描写,亦有作者关于心性、情感、爱与美、艺术、旅行、创作、自性探索等各方面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呈现出一种感受过生活、千帆过境之后的“人应该可以在任何地方生长”的
一个烧饼让他写得饱天地饿鬼神,一碗杂碎让他写得气吞山河,更有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啊,穿梭在铁鱼的故事里,穿越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温暖又温柔的一部分。 他写阳光下春风里河岸边,少年和少女,毛茸茸心事,暖洋洋时光,看得心动,看得心痒,看得心疼。 他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每一个触动人心的瞬间,有时让人垂涎欲滴,有时又让人莫名心酸,尽职的做个可爱的俗世中人。 《红尘万丈》一书中铁鱼以自己身边的大事小情为蓝本,撰写出的一幅描摹世间温暖美好事物的柔情画卷。本书以作者十数年间的生活体悟为
家彦火的散文集,收入散文数十篇,内容包括探访山水、追忆故人轶事等素材,还介绍了作者与文学名家的往来和情缘,集中展 现出作者对不同地域城市文化的思考,对已故亲友的怀念,对亲情和友情的珍重。稿件分为“文化山水”“流动情感”两辑,篇目包括 《十年后的爱荷华》《贝多芬故居》《写给天堂的母亲》《我与金庸》《张充和与她的墨宝》《新加坡的国宝》《我与酒神》等。作者文 风舒缓,笔触细腻,娓娓道来,富有可读性。
为期近200年的隐秘历史,两条巷子中的华夏巨变。
1910年3月29日,上海,大清股市刚开盘不久,兰格志股票交易价格攀升至1675两白银一股。这支疯狂的股票跨越2000公里破灭了四川的铁路希望。
一年后,四川保路运动爆发;不到半年,革命的火焰葬送了清王朝。在这场大变革之中,成都的少城如同一个微缩的大清,折射出时局的混乱。
这个城中之城与这段大历史的命运羁绊,却得从康熙五十七年(1718)开始讲起。那一年,八旗士兵带着花儿与 战马,一起来到遥
本书共收录近60篇散文,共分八章,分别为《海上生明月》《大泽小沛》《穆如春风》《两个有钱人》《人生脱敏》《只是当时已惘然》《动物笔记》《飞鸟印象》。书中收录散文既有作者近年来新创作的散文作品,也精选了部分之前出版过的作品再次收入本书中出版。
本书包含“梦开始的地方”“北大,北大”“何处佛光照影来”和“做勇敢和浪漫的自己”四个部分,展现了乐黛云数十年风雨人生中的感悟与思索。书中有乐黛云对儿时浪漫时光的刻画,对温馨家庭日常的描写,对马寅初、陈寅恪、季羡林等学术大师的追忆,还有她对两性相处之道、女性自我建设的思考。
《在菜场,在人间》是一本书写一群平凡菜场小贩的炙热生活的书,也是一本讲述贴地而活的生之乐趣的书。作者是一边摆摊一边写作,被央视赞为菜场女作家的陈慧。
陈慧的前半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幼年被送养;少年生病;青年远嫁;中年离异。一个底层女人的不幸,似乎都发生在她身上。好在,为了讨生活去菜市场摆摊的日子里,她白天摆摊,夜里写作,竟在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里找到了救赎。
在菜市场摆摊的十八年里,陈慧遇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