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模范,是中华民族的闪亮坐标。学习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青少年学英模》精选了近40个英模故事,设置了三大版块,课本英模、全军挂像学英模、时代英模,聚焦英模事迹,聆听英模心语,感受英模画像,话说英模精神。学习英雄模范事迹和体会他们身上的精神,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本书介绍了“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艰辛曲折的创业过程,以及他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的人生感悟。作者站在人生新的制高点上,品味磨难,剖析痛苦,以一种更加成熟平和的心态讲述亲情、友情、爱情,以更具使命感的视角重新审视事业、家庭、社会。
本书所收书信主要包括:王国维致王潜明信98封,梁启超、胡适、沈兼士、马衡、马裕藻、蒋汝藻、张尔田、黄节、吴昌绶、陈邦怀、蒋祖诒、劳乃宣、恽毓珂、王秉恩、应奎、唐兰、顾颉刚、高梦旦、王允、商承祚、杨钟义、明义士、容庚、沈曾植、朱汝珍、内藤湖南、神田喜一郎、狩野直喜、藤田丰八等64人致王国维的信超过300封。这些书信,反映了王国维以及近现代一大批著名人物的学术与思想,可以推进对王国维等人的学术研究,也可以丰富对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状况、人文状况的认知。
书稿为对中国历史名人诸葛亮的研究专著。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儒者与智贤德神形象更是奠定了后世对于诸葛亮形象的评述基础。然而,当中国的史籍以及文学作品被译介到英语世界后,西方读者以及学者的解读基于异质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审美传统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国人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与重构。书稿从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理论视角来探析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异与重构过程,同时也从异质文化、不同审美传统来挖掘这一变异与重构的原因。书稿分六个章节:史料记载中的诸葛亮形象、
本书是关于四朝柱石文彦博的人物传记。文彦博历仕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家道富裕而乐善好施。他德隆寿昌,学问声名久远。他在政坛大放光彩,同时也是一位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三帖卷》如今由故宫博物院收藏。文彦博为后世留下了洋洋洒洒的四十卷《文潞公集》,明嘉靖五年刊刻的版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本书资料参阅文彦博相关著作,同时参考《宋史》及相关古籍,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了文彦博的生平,叙述了文彦博的政治道路和文化思想,体现了其
本书聚焦熙宁新政,描写了宋神宗时期的社会局势以及变法背景,展现了一代拗相王安石为改变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状态,突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历史格局,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力挫保守势力,积极推动国家走向变革道路的波澜壮阔的历程,赞颂了王安石奋不顾身的坚强意志,严于律己、一尘不染的可贵品格。本书意图读者读懂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在历史变革中读懂古代中国。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尚可喜的大型人物传记。尚可喜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初仕于明,为明朝守卫辽东,因不甘于受沈世奎迫害,而弃明归附后金。此后,他尽心竭力,南征北战,服务于清朝,由总兵官而晋封智顺王、平南王。吴三桂叛乱后,他又坚定地站在清朝的立场上,坚守广东,抵抗叛军,被康熙帝晋封为平南亲王。本书按时间顺序,分十六章,详细地叙述了尚可喜的一生军事、政治、经济活动,以及他的家庭和个人情感。本书的特点一是引证的文献资料详细全面,既有官方史书,也有私家著述,更有档案文献;二是填补了
本书以丰富的影像资料,从学生时代、学术活动、为人处世、家国情怀等多个角度,细致入微、全面立体展现了金翔龙院士求学、科研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了强海国士的风采和魅力人生
李文华院士是国际知名生态学家,在林学界、生态学界和资源科学领域享有盛名。本书记叙了李文华院士根据环境条件、科学发展和国家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学术成长经历——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研究,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再到生态农业复合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最后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范畴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他求真务实、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以及淡泊名利、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优秀个人品质。
本书为2020-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的采访实录,以每位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奋斗故事,对于科学、研究与人生的思考为主轴,同青少年读者、科研工作者展开一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谈”,进行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精神探索,用获奖者的科学精神和专注的工作态度激励、启迪年轻一代,为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喷涌奠定坚实的科学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