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聚焦于1921-1944年周建人担任商务印书馆的二十余年编辑生涯,以地缘、血缘、业缘为纽带,通过“帮同编辑”《妇女杂志》、主编《自然界》等,写下大量文章、著作以及编辑一系列不同学段的自然课教材,从仅有小学堂学历的绍兴乔峰迅速成长为名噪一时的“妇女问题专家”“植物学家”和“科普作家”,在妇女教育、科学中国化、新式自然教科书编撰等方面作了著有成效的探索,成为不同于两位兄长的历史存在,本书还探讨作为鲁迅三弟的周建人对周氏家族的独特观察视角和亲身见闻。
本书叙述了作者个人、家族、家乡的发展变化,既是一部个人回忆录,也是一部家乡发展史。书中所述,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回顾与前瞻;此外,反映出作者作为外交人员特有的家国情怀,即便身居海外,也无时无刻不心系祖国。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际的江南名妓,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的侧室。 幼年因家贫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她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能画工诗,颇负盛名。但生性洒脱,不循常规,在乱世风尘中经常作儒生打扮,与张溥、周道登、宋征舆、陈子龙、汪然明等文人名士诗酒往还。她主动追求年过半百的钱谦益,终以正妻之礼嫁进钱家。南京沦陷后,柳如是力劝钱谦益投水明志,还全力资助抗清义军,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可惜,“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为后世轻薄者岁厚诬”,柳如是终是被模糊了面目,送进故事中,埋没在了各种传奇里。 本
本书是近代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中国实干企业家的先驱者——张謇的传记。作为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开路先锋,科举应试、仕途从政、兴办实业和地方自治,构成了张謇的人生主线,在众多领域演绎了他的人生的跨界传奇。作者还从传主的日记、来往信函等私人文献和诗歌作品等着手,在细微处探寻他的“-朋友圈”、日常生活、家庭纪事、教子之道等,多层面展现了张謇最具个性的侧面(侧影)和鲜为人知的细节,试图揭示他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当下人生的启迪,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从各个作者的不同侧面,讲述了在立信校训的影响下,个人成长或单位(企业/学校)发展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务总结和心得体会,给人以奋发向上的驱动力。
本书收录来自不同界别的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撰写的履职故事,记录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履职创新的精彩和感人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政协委员的亲身经历、履职实践和心路历程。全书视角独特、视野开阔、内容丰富,用丰富的情感和真实的事例,全面真实地向读者展示了全国政协委员在各自领域做出的积极贡献。本书既有较强的历史纵深感,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是记录政协委员履职故事的优秀读物。对于全国各级政协委员来说,本书可作为一面“镜子”,可以在履职过程中共同体验、参照比对;对于广大社会
本书以“我”的视角,回顾社会变迁中的家族历史,讲述祖辈、父辈在时代浪潮中的故事,深入思考个人、家族与时代、社会的关系。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一部部家族史,通过这些平凡普通的人物,我们对新中国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讲述家族的故事,管窥故事发生的时代,进而了解不同的个体如何凝聚出我们整体的历史,表达了家族在时代中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主旨。
李安宅不是军政要人,亦非草莽英雄,在学界独树一帜,但又长期偏安一隅,并无门生绕膝,在当代多种学科的学术史研究中,总是榜上有名,却又失于简略。但是李安宅人生与学术的丰富性、独特性,又决定了他不可能长期沉寂,终究会有很多人走近他身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近些年来,李安宅研究异军突起,隐然间竟有多学科“围观”之态势。 李安宅是大变动时代中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无论其人生轨迹,还是其学术历程,都是无法复制的,也是难以雷同的。这里面充满了他冲出牢笼的奋斗,也隐藏了壮志难酬的叹息。通观李安宅的一生,
本书是一本介绍元末明初岭南文坛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人物“南园五先生”的通俗读物。“南园五先生”是指活跃于明末元初诗坛的顺德孙蕡、南海王佐以及番禺赵介、李德、黄哲五人。南园五先生在广州南园(今省立中山图书馆一带)结社吟诗,随后又多次往返于岭南与江南,首次使一直处于边缘的岭南文学首次以文学群体的形态进入了中心诗坛,标志着岭南文学进入自觉自为阶段。本书共七章,第一章为缘起,介绍南园五先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南园风光和结社吟诗的背景。第二至六章分别介绍五位诗人的家世经历、文学创作、思想心态。第七章评价
本书汇编了近年来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及国家奖学金等获得者的个人风采,全方位展示了优秀学子在学术科研、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成果,突出了当代优秀青年人的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展现了清华学子勇于担当、行胜于言的优良作风和精神面貌。本书展现清华学子如何走过学术之路、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如何应对挫折困难、如何规划职业发展,希望在社会更大范围内传播正能量,引领当代青年培育家国情怀、提升专业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本书主要面向的读者对象:清华大学在校学生;清华大学校友;其他高校群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