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中国戏剧通史的奠基人——周贻白、周贻白戏剧史著概览、周贻白的戏剧观、周贻白与20世纪中国戏剧史学等。
热爱且了解香港电影的韩国知名电影记者、影评人朱晟彻,将从业逾20年间数十次前往香港寻访张国荣足迹的珍贵资讯、曾与张国荣合作且关系密切的相关人员访谈,以关于张国荣,我想到的……12个关键字为线,与张国荣的作品世界和人生故事串联,完成此部对哥哥张国荣表达迟来的告白的致敬之作这是张国荣与朱晟彻的故事,也是张国荣与每一个记得、喜欢、怀念他的人的故事。
吴梅先生是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大学执教期间,他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而且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本书稿精选了四五十篇学术论文,吴对梅研究现状作综述,从资料论著、文学创作、戏曲理论、生平轶事、教育意义、其他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述评,从多方面展现了吴梅教授的学术成果,对认识吴梅教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赤脚医生曾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于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在维护农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一度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长篇报告文学《悬壶山河》,以历史的视角,纵横捭阖,全景式展现了我国赤脚医生昨世和今生的历史画卷:以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挥写出一部感天动地、精诚大医的当代史诗。 深入生活,厚积薄发,是一个作家的创作规律,作家史怀宝曾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深入生活15年,创作出上百万字的长篇畅销小说《审计风暴》系列,一度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以国家
梅鼎祚是明末著名的文献学家、诗人、戏曲家,他一生著述繁多,交往广泛,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自清代以来,学界对其注意力明显不够,研究者不多,尤其对其生平之研究更为罕见。徐朔方先生所编《梅鼎祚年谱》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或没,然其不足之处亦甚明显。因此,重编梅鼎祚年谱,以补正徐谱之不足乃至舛误,以期进一步推进对梅鼎祚其人的研究,甚有必要。
《三苏年谱》六十一卷,二百馀万字,是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合谱。孔凡礼先生历时二十年写成《苏轼年谱》,六年写成《苏辙年谱》,四年写成《苏洵年谱》,经删补后合三书为一,总名三苏年谱,可谓一生研究心血之结晶。是谱从三苏作品入手,广泛采录宋代史书、笔记、诗话等材料,巨细靡遗,逐一辨析,同时融汇了大量关于三苏行实及作品写作时间的考订成果,旨在全面记述三苏事迹。今在原版基础上重作修订,力求以更精更新的面貌,呈现这一三苏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国内对胡适的认识和研究,从批判胡适反动思想到改革开放后重新认识与评价胡适,再到后来胡适研究专题学科的兴起,几经浪潮起伏。复旦大学学者朱文华教授深入参与了后半程,成为胡适再认识再研究的有力推动者,学界影响深远。 本书是朱文华教授研究胡适的主要成果。全书用事实和史料来论述胡适的文学主张、思想特质与治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为读者厘清胡适的是非功过,重审近现代学人的文化使命感与民族反省精神。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虎丘大会、朝堂水火、长歌当哭、甲申之变、半年詹事、乙酉避难、劫后访旧、无奈仕清、梅村遗恨。
朱自清先生进入清华后,学问日进,声望渐高,如鱼得水,成为清华园的中坚力量。清华大学南迁,朱自清先生也开始了他长达九年的西南联大教学生涯。本书重点介绍了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的教学生活、创作研究、师友之谊、家庭漂泊、穷困挣扎、思想信念等。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近文学巨人——朱自清,加深对他的了解和认识。
朱自清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浙江一师任教。本书由此开始,以朱自清在这段时间的文学创作为切入口,综合文本研究、资料旁证,追寻朱自清先生在江南五年的足迹。详细考证了他在这段时期的工作、生活、创作、交友以及心路历程。主要包括在浙江一师、扬州省立八中、上海中国公学、春晖中学等校任职的经历,以及在台州、温州的游历。这段时间,朱自清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是他投身教育界的开始,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在其人生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