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要在经济理论上做出原创性重大贡献,经济理论与发展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自动、必然完成的,从发展实践的总结、提炼,到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还需要无数理论工作者付出巨大的、不懈的努力。中国经济学自形成起,在不断发展中就需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中国经济学人亦由此肩负着多方面的使命。《中国经济学手册》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系统理论总结,是具有理论创新性的经济学,不仅是指引和解释中国经济实践的经济理论,也是发展中国家实
本书基于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立足河北省重点产业发展现状,以河北省各设区市及雄安新区科技园为科技创新研究空间载体,镜鉴国内外优秀科技园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基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知识产权统计年报》及河北省科技统计数据,构建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定性、定量分析河北省科技园创新生态发展情况,探索了推动河北省科技园区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从政策体系、数据标准、行业规范、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人才引留、中介服务等十五个方面推动形成有机关联、开放合
“通过规划引领发展、化解挑战。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发展、实现发展的成功经验。”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趋势、掌握历史主动”为主线,探究“五年规划”的理论资源、制度逻辑、总体原则及基本经验。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结合,以世界发展规划“由兴而衰”的根源为问题起点,在时空对比中探求中国“五年规划”的“长青奥秘”;二是“史料”与“评析”结合,“五年规划”的史料文献是研究的基础,重点是对史料做整体性洞察及逻辑
本书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家有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实施方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针对经济增长与扩大内需、改革开放与激发活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数字经济与智能治理、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等领域,全面跟踪“十四五”规划年度实施情况,梳理主要政策措施,分析前沿实践和发展趋势,客观评价进展成效,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在分析困难挑战基础上,立足国情,借鉴国内外经验,着眼未来寻求超越,提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是一种行为规范,之所以被遵循,是因为其背后存在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价值理性和风俗习惯。它们构成了伦理规范被遵循的内在动机。本书以意义体系——伦理规范——行为模式的行为逻辑为逻辑主线,以反实证为主要方法,探讨市场经济的经济理性对意义体系的消解、对伦理规范效力的弱化、进而对行为模式的改变。以这一逻辑为轴线,一方面探讨家庭伦理的政治稳定功能的弱化对政治秩序的影响,另一方面探讨意义体系的解构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影响。
本书聚焦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家庭财富积累机制,从数量效应(储蓄)和价格效应(资本损益)两方面对中国家庭财富积累现状及路径进行分析。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和实证研究分析,探究预防性储蓄和房价波动对家庭财富积累的贡献度,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提供参照依据。
借助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主要经验。近年来,发达国家以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内收入分配矛盾激化为由,掀起以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国际经贸规则、对华贸易摩擦和科技封锁为特征的逆全球化浪潮,对中国经济稳定运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及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冲击。 作为应对,中国政府做出调整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建设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战略部署,在推动贸易投资多元化、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增强全球治理体系话语权、畅通国内大循环等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但距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形式、新举措,本书从理论基础、合作动因等入手,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制化建设路径,并深入探讨第三方市场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及其发展前景,以推动“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与多边机制建设。
本书从储蓄、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劳动人口年龄结构与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养老保障、生育政策调整与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系统研究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并提出开拓未来人口红利、保持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全书共分十一章,相关章节的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章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现状、发展趋势、基本征以及形成原因;第三章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第四章考察了人
本书稿由江苏省慈善总会和南京大学江苏慈善研究院组织编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和共担社会风险。第三次分配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 也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共同富裕背景下, 第三次分配不是被动、独自地填补其他分配层次留下的空白, 而是需要更多地通过主动的机制融合来促进其他分配层次内扩、优化以弥合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