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案例研习教材之一。本书围绕立法学的理论与实务,选取我国实践中的立法学事例作为素材,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我国立法学的教材体系。全书分为立法原则、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立法规划、立法草案的设计、立法程序、立法监督、地方性法规清理、立法技术、立法队伍等十个专题。每个专题从事例介绍、法律问题、法条链接、基础知识、事例分析、延伸探讨、课后阅读等七个方面对立法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
《北大法宝大数据分析报告》(原书名为《北大法宝文粹》)创办于2013年10月,定位为网络原创法学文章的集结地,将网络法学文章纸质化。自创办以来已出版9本图书,系列图书出版后受到法律实务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数据分析”栏目梳理和分析了2022年度以及2023年1—4月法律法规公布及应用情况,为法学界带来更多的数据启示和思考。“数字法治”栏目6篇文章分别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理论与实务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法律检索领域、金融领域、要素式审判领域、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等,梳理其风险
《法律的悖论》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普法新作。
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非常合理?这都是因为法律中存在着似非而是的悖论。法律中充满着悖论,有些是真悖论,有些是假悖论。罗老师在书中通过14个经典案件,辨析了法律与案件中的盲区,帮助我们看清法治的核心。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本书在分析重庆重大社会风险的主要类型、特征和问题后,提出要构建重大社会风险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以重庆实践为根据的重大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同时,根据重大社会风险的生成理路,提出了构建“分时段”和依靠“一切力量”的重大社会风险防范化解以及应急处置机制。当代,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已是国家治理行为,因此,该专著提出把依法防范重大社会风险作为“第四道”防线。
本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宪法与法律、法律与道德、宪法与道德的横向比较,进一步诠释宪法的中国内涵、中国特质,并基于系统论视角、结构论观点,推演出中国宪法的法理内涵与法理基础。同时,在宪法内涵界定明晰的前提下,通过对宪法实体理论至程序理论的双元多视域解读,探究宪法的中国本质,及中国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等内容。在宪法内涵、宪法本质等宪法实体理论与程序理论的剖析与阐明中,穿越时空阻滞,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各阶段之宪法文本的“结构与形式内容”的深层阐释与剖白,探讨宪法演进中的“文化传承”特点
本书综合吸收和运用了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在继受已有受教育权理论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受教育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基础性研究。本书着重回答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性质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保障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为指引和评价我国学前教育立法提供理论方向和判准的“理想图景”。论者创造性地从健康权、学习权和游戏权的角度建构了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基本框架。论者从法律体系视角出发,原创性地提出了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三大法律体系:卫生法律体系、教育法律体系和游戏相关法律体
本书专注于经济法领域的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旨在为法律从业者及其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本书强调了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关键作用,详细介绍了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竞争法、金融法和国际贸易法等重要法律领域,以帮助读者理解经济法的不同方面。第一章对经济法本身进行了概述,第二章论述了经济法中的理念与理论,第三章到第七章分别对经济法中的市场秩序、市场主体、国家投资、金融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等法律制度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基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与“学”的痛点分析,编写团队依据“三化、三线”(“故事化”--创业情境引入一条线;“岗位化”--工作过程对接一条线;“思政化”--思政国学融入一条线。)合三为一教材改革编写思路进行了教材内容的重构。 教材内容在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基础》部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会计历史、会计文化和会计精神等,结合会计岗位融入国学精髓“仁义礼智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内容重构为五个模块,分别是“以仁立岗、以忠敬业”上岗立岗模块(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职业、
《知识产权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较早的一本系列出版物,由郑成思先生于1996 年创办,至今已经出版了29卷,在中国法学界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学界有较大影响。本书为第三十卷,主题为大国竞争与知识产权,设置了信息法研究、学术争鸣、司法前沿、书评等栏目。主题研讨专栏特别邀请了六位来自法律院校、社科院、大学、律所和企业的教授、研究员及律师,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了他们各自的观点。其共识是,在国际经济贸易和政治博弈中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只有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才能在大
本书为国内首部对于语言资源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 本书采用六章式体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绪论部分首先对语言与知识、语言与权利、语言与产业的发展关系,以及语言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接口进行了讨论,力图构建起全书的论证基础。 第二章集中对语言中的版权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语言版权保护的一般原理,同时对语料库、语言博物馆、字体与字库、语言测试、语言康复业中的版权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第三章主要对语言中的专利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语言技术专利实质条件及语言技术专利审查的特别规定,同时对专利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