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深部复合地层TBM隧道施工的复杂工况条件, 围岩稳定控制必须深入揭示支护体系的作用机理。稿中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以及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法, 包括特色的岩土变形计算机视觉量测系统, 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复合岩层的力学性质与破坏特征、深部复合地层TBM隧道掘进中的围岩变形与支护机理以及围岩变形的非均匀支护结构控制, 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界定了特殊地质隧道,阐述了瓦斯隧道、石膏质岩隧道及层状围岩特殊地质隧道的概念及特点;基于隧址区地质信息、超前地质预报及掌子面现场揭露情况,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的隧道精细化动态地质模型建立方法;提出了瓦斯隧道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和隧道揭煤瓦斯高效抽采关键技术,建立了瓦斯隧道揭煤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了瓦斯隧道揭煤瓦斯抽采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了石膏岩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腐蚀特性及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石膏岩的时变行为,揭示了石膏岩的腐蚀特性和时变机理,建立了相应的时变本构模型,结合隧道时变因子和时变灾害判据,建立
本书基于正习高速公路天城坝隧道工程实践,围绕隧道工程中遇到的煤与瓦斯突出,开展相关的预测与防治研究,进而总结形成一系列关键技术。全书共分13章,第1章绪论,第2章我国突出煤体分布特征,第3章煤与瓦斯突出统计特征,第4章煤与瓦斯多场耦合作用力学特征,第5章突出煤层消突措施,第6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与预测,第7章揭煤瓦斯地层段软弱破碎围岩变形控制,第8章天城坝隧道煤层揭煤防突施工技术,第9章隧道瓦斯自然泄压揭煤防突施工技术,第10章隧道瓦斯安全监控系统,第11章突出煤层高精度探测与实施
据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 ITA) 统计,我国已是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隧道大国。截至2021 年末,全国公路隧道23268 处2469. 89 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599 处717. 08 万延米,长隧道6211 处1084. 43 万延米。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公路隧道从建设期逐渐进入运营期,管好、护好如此庞大规模的公路隧道,保障人民群众快捷、安全、舒适、绿色出行是公路隧道养护与管理单位的重要职责。2022 年4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
本书共11章,全面系统简明地阐述了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的建造原理,勘察方法,设计方法,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机具、器材,信息化施工监测方法。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实例,重点推动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复杂地层、转体空间狭窄下研究推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应用,许多施工工艺为该项目首创。全书始终贯穿以优质施工为主题的宗旨。本书对当前我国的地铁、市政大直径隧道工程、江河湖海底隧道、电力、电信洞道等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均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广大盾构隊道的科研人员、
本书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创新性提出了“DCM复合地基+块石振密+碎石垫层”组合的沉管隧道软基处理新方案,揭示了海底沉管隧道软弱地基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变形机理和模量随时间的增长效应规律,创建了可综合考虑碎石垫层纳淤、块石振密、搅拌桩时间效应的基础沉降分析方法,解决了采砂坑厚软基地层快速加固与控制槽底浮泥基槽开挖偏差及掉渣影响消除的技术难题。
本书共分为19讲:第1讲敞开式IBM工作原理与基本配置;第2讲TBM地质勘察与选线;第3讲TBM选型设计;第4讲TBM监造与拆机运输;第5讲TBM施工空间规划设计;第6讲TBM组装、调试;第7讲TBM掘进;第8讲TBM施工初期支护;第9讲TBM衬砌;第10讲TBM有轨运输和皮带运输;第11讲TBM施工通风;第12讲TBM施工供电与通讯;第13讲TBIM施工供排水及污水处理;第14讲TBM工程测量;第15讲TBM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第16讲TBM特殊地质地段施工;第18讲TBIM施工
本书对公路桥梁施工与隧道工程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公路桥梁施工与隧道工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路网规划评价管理、项目建设管理、设计工作管理以及试验与监测工作管理;结合实践,从施工、检测与安全风险评估三个方面对公路桥梁施工与隧道工程的前沿技术进行了探讨;结合现阶段的生态理念,论述了公路桥梁施工与隧道工程的节能环保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针对典型的特定炭质页岩大变形单线铁路隧道,系统阐述了大变形隧道的地应力分析方法、开挖支护体系以及隧道支护结构劣化模拟与安全评价。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绪论,炭质页岩大变形隧道的区域地应力,炭质页岩隧道大变形的成因机制,炭质页岩大变形隧道支护体系与开挖方法,炭质页岩隧道大变形现场监测,炭质页岩大变形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标准,炭质页岩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支护结构劣化损伤与围岩蠕变下的隧道安全。本书突出关键技术,重视基础理论,力求展示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的新进展,以便读者更好地熟悉和掌握炭质页岩隧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