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不断扩大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行了全面分析,介绍了作者在教学和国际实践方面的经验,探讨了日益复杂的城市转型中的遗产思维模式正在发生的变化,叙述了相关理论如何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并为专业实践提供思路。本书总结了过去40年国际上文化遗产实践的发展与变化,提出了文化遗产管理规划需要基于文化态度和实践,强调了遗产规划和管理在城市更新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本书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文化遗产管理方法。
“海上遗珍”系列继《武康路》《衡山路》《复兴路》之后,隆重推出《永嘉路》。永嘉路,跨上海市徐汇区和黄浦区,东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全长2000多米。永嘉路为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于1920年辟筑,以法国邮船公司职员西爱咸斯的名字命名为西爱咸斯路,1943年改名永嘉路。永嘉路上名人故居众多,比如171号的田汉寓所,383号的孔祥熙旧居,387-389号比利时商人路易士的寓所后(后为荣智勋的住宅),321号的张澜寓所,501号的宋子文公馆,511-579的西爱咸斯花园,590号上海纺织大王吴昆
《清代政区地理三探》是关于清代政区地理研究的论文合集。本书是新修《清史·地理志》、《清史地图集》项目组成员的阶段性成果汇总,亦是清史地理研究学术前沿的成果汇总。书中共收录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四十篇,内容涉及清代历史地图编绘研究、清代古地图与地理志书研究、清代政区沿革研究、清代边疆地理研究四个方面。本书是关于清代政区地理研究的权威之作,其内容可与《清史地图集》相得益彰,其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概览”,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八大要素、园林分类、发展历程、选园特色和造园手法等;第二章到第五章“园林山石景观营造”“园林水体景观营造”“园林建筑景观营造”“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分别从山石景观、水体景观、建筑景观和植物景观的角度入手,讲解了各章景观的营造艺术和营造技法,并提供了若干园林案例。
本书是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占彪在访学期间对巴黎深度探访的记录。作者参考权威的法文材料,结合中国人特别是晚清时期中国人对巴黎的记录,写成这本涉及巴黎历史、人物、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考察笔记。跟随作者的笔触,就像跟随一台摄影机,通过“镜头”,“窥视”巴黎一些不易被访问的地方,如总统府、桑代监狱、地下墓穴、巴黎下水道、巴黎的三大墓园等。更特别的是,在历史与现实的闪回中,作者似乎带着读者在穿越一条时光隧道,从探访现场直达百年之前的“历史现场”。本书角度新鲜别致,近百幅插图丰富稀见,内容生动有趣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濒里海,属于典型的沙漠绿洲国家。该国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不论是其现有生产量和探明储量、远景储量,都翘首世界。这也是土库曼斯坦吸引投资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重点领域。在世界能源日益重要的今天,土库曼斯坦的重要意义愈发显现。中国与土库曼斯坦没有共同边界,但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汗血宝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些似乎遥远又非常亲近的内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回荡。随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的不断建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使用到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随着合作的加深,越来越多
延庆境内的长城,巍峨蜿蜒于群山之间,其修建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83年燕昭王时期,作为北京市长城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延庆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多年来聚焦长城文化保护利用,成果显著。本书共分六章,用17万字、150张图片,从延庆长城的修建历史、空间特质、建筑工艺、功能定位、文化内涵等方面概述延庆长城文化,并对延庆地区在长城文化的守护传承、让其活起来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在讲清楚长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剖析长城的建造结构、价值理念、思想精华,梳理挖掘长
汉唐丝绸之路,是陆地丝绸之路发达的历史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等地的联系加强,一个涵盖欧亚大陆的交通网自此建立起来。大航海时代之前,世界历史的主要舞台是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中国以西的区域已较早连为一体,张骞出使,完成了丝绸之路最后一里路的联结,历史意义重大。到大航海时代,世界一体化进入新时期。但是,理解此前欧亚大陆的密切联系,尤其是丝绸之路的作用,是理解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历史基础。本书以学术论文为基础写作而成,尤其充分地利用了包括敦煌、吐鲁番文
对于从敦煌到撒马尔罕的古老交通要道,人们有着诸多想象。而本书将要为你呈现其掩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现实情景,以及其远超任何人想象的丰富图景。通过大量惊人的考古发现,包括历史上当地官员埋藏保存的文书、当地居民利用官方文书制作的鞋垫和寿衣,人们对这条商路的惯常理解已被彻底改变。作者探讨了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七座绿洲,关注了那里聚集的商人、使节、朝圣者和旅客,还原了这条道路上宽容并蓄的国际化氛围和人文色彩,这条传奇商路跨越千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也随之重回我们的视野。
该书为一本大学本科生历史地理信息化方向的教材,全书共包括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学科发展趋势、应用软件与工具、分析方法与模型、应用GIS处理古旧地图方法以及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