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9章, 详细介绍了原料加工与准备、烧结设备、氧化球团焙烧设备、高炉炼铁设备、转炉炼钢设备、电弧炉炼钢设备、钢水炉外精炼设备和连续铸钢机设备。本教材是国内外首次系统全面涵盖钢铁冶炼的主体设备, 力求突出钢铁冶金设备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特别注意选取近些年以来在钢铁企业开发运用的新设备, 尽可能介绍现行设备的型号及选用方法。
本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高温冶金实验,有色金属冶金和电化学实验,冶金模拟实验,冶金物相分析,冶金熔体和散状原料的物性检测,化学成分和钢中气体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连铸坯检测,燃烧实验和环保实验。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主要包括绪论、连铸设备、钢的凝固与连铸基础理论、连铸工艺与操作、连铸坯质量、连铸工艺实践与新技术应用、连铸智慧制造技术等。书中适当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发展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冶金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钢铁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针对SiCp/Al-Si复合材料制备及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界面结构及性能难以控制的难题,介绍粉末冶金法制备工艺,采用碳化硅预处理、基体微合金化、稀土氧化物变质及细化处理等措施制备了SiCp/Al-30Si、SiCp/Al-19Si-Cu-Mg、氧化态SiCp/Al-19Si-Cu-Mg、纳米SiCp/Al-12Si-Cu-Mg复合材料。本书阐明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界面结构及增强相特征与性能的关联性,揭示了基于界面效应与第二相协同作用的强韧化机制,实现轻质高强低膨胀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为
本书介绍了萃取剂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稀散金属萃取分离中的应用,对萃取化学的基本理论、萃取化学的萃取体系、萃取热力学与动力学理论、萃取在稀散金属分离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本书针对铝行业大宗固废赤泥治理和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挑战,全面分析了赤泥的危害、治理现状和资源化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赤泥资源化治理的技术原理和**进展,重点介绍了赤泥脱硫脱硝技术、外场强化赤泥脱硫脱硝、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赤泥基环境功能材料以及赤泥与其他污染物的耦合治理进展。书中还分析了赤泥资源化技术瓶颈与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等,并对今后赤泥资源化大规模消纳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赤泥大规模利用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赤泥资源化治理提供了原理、技术和示范,也为多污
《磁化焙烧与人工磁铁矿球团》主要对磁化焙烧机理、工艺、装备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人工磁铁精矿的表面性质、成球性能以及人工磁铁精矿球团的干燥预热制度、氧化固结机理及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主要内容分为9章,第1章为低品位氧化铁矿石综合利用概述,主要阐述了铁矿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现有利用工艺概况;第2、3章为磁化焙烧理论和工艺概述,主要探讨了磁化焙烧工艺原理、装备及应用等;第4~9章为人工磁铁矿球团的内容,主要对人工磁铁矿球团的成球行为、干燥预热、氧化固结、焙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此外针对成品球中
内容提要本书按照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的流程依次介绍了粉煤灰预脱硅、生料浆制备、熟料烧结、熟料溶出、分级分解、氢氧化铝焙烧、母液蒸发等知识,重点对粉煤灰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粉煤灰石灰石自粉化熟料烧结法两种生产方法及其工艺、操作、设备等内容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冶金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冶金行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内容提要本书内容共分为10章,前7章主要介绍了烧结生产各工序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生产操作,包括原料的准备与处理、配料、混料、布料、点火、烧结及成品处理等,第8章介绍了烧结节能与环保技术,第9章介绍了优化配矿、低硅烧结等烧结新技术,第10章从烧结产能、质量、消耗、生产成本四个方面介绍了烧结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本书可作为职业本科和职业技术学院冶金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冶金行业职业技术培训教材和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