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度诠释了货币金融学深层次逻辑。内容包括:回归货币的原本定义、阐释货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特征、批判部分准备金制度、重新解读各种经济现象、剖析比特币系统、论证长短期利率之间的转换关系、用排除法筛选出最优货币制度。
货币的本质与核心功能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货币仍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货币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是什么?
信用货币的信用是谁的信用?
信用货币是如何投放出来的?
信用货币给货币金融带来哪些深刻变化?
如何把握货币总量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关系?
如何有效调控利率和汇率?
国际货币体系是如何形成和运行的?如何加以改进?
为何中国GDP比美国小,M2却大得多?
数字
本书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下考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内在机制,货币政策在某一区域内的政策效果受制于该区域内的经济金融众多因素,本书聚焦于区域金融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全书分为六章,在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和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之后,首先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角度考察其对货币政策效应在不同空间(区域)的影响,接着探讨区域金融、区域经济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区域金融结构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作用机理,指出货币政策具有总量性与结构性双重属性,并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分类整理,
北宋初年,随着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金属铸币不便使用,成都的富民十六户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此后,交子经历了由私营到官营,由川蜀一地通行到跨区域流通和发行的过程,成为两宋财政的重要手段和货币金融工具。本书梳理了宋代交子的产生背景、创立经历、由私营到官营的过程,讲述了朝廷发行交子纾解财政困境,由于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的过程,以及交子对后世元、明、清等朝纸币发行流通所产生的重要借鉴意义。作者爬梳史料,索隐钩沉,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宋代纸币从创新发明到发行流通再到泛滥失信的历史画卷。
从2021年开始,日元大幅贬值,这不是一个短时的市场现象,而是日本外贸、经济增长结构发展遭遇拐点的必然结果。外部的市场现象只不过是这场巨变的催化剂。本书并不是一本探讨日元短期下跌的市场分析书籍,作者希望创作一本“不会因时间而腐朽的著作”,希望通过日元暴跌背后几十年的日本外贸、国债发展历程,探讨国际贸易、汇率、经济增长背后的深刻逻辑,同时还揭示汇率变化对经济和普通人的生活的影响。作者认为,根据金特尔伯格的“国际收支发展阶段论”理论,日本已经完整走完了整个周期,当下正面对着债权国地位崩溃的现实。而对
作者以其驻外一线深厚金融业内经验根基和长期经济金融理论研究的功底,跟踪美国金融、经济政策演变及其影响,细察百年变局及国际大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谨、影响广泛。该书稿笔力精进,观点成熟,引发了读者的热评和积极反响,在各主要财经媒体广泛传播。书稿对读者理解当前中美经济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演进趋势及内在逻辑,可提供某种具有启发性的角度。书稿精选过去3年来作者发表的关于中美经济关系的评述文章做结集出版。
本书是“世界货币史系列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世界各文明古国货币起源和发展的状况。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普遍的规律,同时也存在着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货币史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时期,而是应该着眼于世界范围、历史长河的整体全貌,才能感受到它的脉搏跳动、成长规律和发展方向。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成书。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为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需要频繁调整,使得经济主体无法确切预知政府是否、何时以及如何改变现行货币政策,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一致预期,引发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经济环境,干扰微观主体决策,使政策调控任务更加艰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鉴于此,对三个问题的回答必要而迫切: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是否影响货币政策调控发挥效力?通过何种渠道产生影响?是否有化危为机的应对措施?为此,本书
货币、银行与金融业是计量史学关注的核心领域。本书将计量统计技术与经济金融史进行结合,先后讨论了早期资本市场的发展、美国金融体系的起源、美国内战前的银行业发展、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美国经济大萧条、金融体系的功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恐慌与崩溃、支付制度、市场利率等经济金融史和经济学理论重点关注的领域,最后聚焦于中央银行、主权债务和公司治理等现当代全球宏观经济学前沿研究主题,是一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佳作。
本书主要从货币思想史的角度出发,考察晚明时期从“银为上币”到“银钱两权”的货币思想转型。明代货币史历来是明史研究的重点,而有关货币白银化的研究又是明代货币史研究的重点,从嘉万时期的”重钱轻银”思想,到明清之际的”废银用钱”思想贯穿了货币白银化批判思潮。本书聚焦于货币白银化的产生机理、演进过程、赋役折银与国家财政制度的转型、海外银内流的成因与数量估算、白银购买力与物价水平窥测、白银流动与17世纪货币危机、“反银论”思潮的解读等具体方面,对晚明时期货币思想转型作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