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世界主义法律模型的建构历史入手,分别探讨了罗马万民法、中世纪共同法、现代早期万国法和国际法以及新型的都市法。以康德法哲学为方法论根基,本书为上述法律形态勾画了一种新的历史叙事,力图揭示出这一法律形态在法哲学历史上的基本轮廓。通过将世界主义意识、国际法史和康德哲学进行有机结合,并联系对现代世界新型法律形态都市法的关注,本书对法哲学的全新历史叙事及其对于世界主义法律形态的可能贡献提出了基本阐释框架。
在中国法学不断繁荣并且日益体系化完善的进程中,《法学研究》始终以敏锐的实践观察力和卓异的学术判断力以及优质的稿件编辑能力,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而稳定地发挥了提供学术产品、推广理论方案、培养研究人才的学术平台作用,并因此成为中国法学界值得展示的一个学术样板。在中国法治进步和法学发展的新时代,法学研究者在法治实践中如何发现重大选题,对于制度建议或政策方案如何进行理论处理,对于学术观点如何进行学术表达,以及在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学术联系,本书可为之提供有价值的学术示
本书分为“新业态劳动者保护专题”“法学论坛”“域外法学”“青年法苑”等栏目,针对社会法、劳动法领域时下热点的理论问题,审判过程的经典案例以及国外社会法、劳动法的制度借鉴等展开讨论,汇集了多位社会法学者、实务部门负责人的精选文章。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主办,邀约了国内有影响的社会法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保证了论文的学术质量。本书已推出七卷,得到了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致好评。
卢曼是德国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也是当代法律系统论的奠基人。卢曼的法律系统论宏大、抽象、严密,奇崛之论众多,对德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法律研究都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卢曼理论融合了西方学术界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进展,颇具后人类色彩,这使其论断在科技革命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本书是“法律是一部历史机器”专号,围绕系统论法学展开深入讨论,集中关注卢曼法律系统论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同时探讨了法律自主性、法律系统与政治、金融乃至时间等社会理论法学主题,展望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前景。本书不仅适
本书由英格兰德教授目前已发表的25篇论文组成。这25篇论文是他根据自己对中国法学界发展现状的判断,专门为中国法学界挑选的,精准地概括了他的学术思想。由于本书的内容之前没有在任何国家或地区结集出版,因此可以说本书乃是为中国法学界“量身定制”的。全书涉及法哲学、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多个领域,内容丰富,论证精当,足见作者功力。 本书的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哲学与法理论,共包括7篇论文。该部分集中体现了英格兰德教授对于法哲学与法理论的思考。第二部分是刑法总论,共有10篇论文。该部分涉及法益、正当防
《法学与文学公开课:来自原罪的规训》介绍“希伯来—基督教文明”分支下的文学作品与罪罚思想。与古希罗文明相对应,它是一种强调群体本位、抑制原欲并肯定超现实之生命价值的宗教本位思想。这种抑欲型文化模式逐渐发展为西方文明母题的第二条源流。可以看到,西方中世纪、理性主义时期、启蒙运动时期、19世纪文明的发展轨迹,均与“基督教文明”一脉相承,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原罪情结与宗教人本意识,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法学思想,均传递着以人智(理性)战胜人欲、强调规则与秩序、肯定个体价值、保障群体利益的复合型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向导,本期《实证法学研究》以“理论探讨”开篇,刊发《行政行为撤销、废止解释论》,对行政行为撤销、废止的立法、学说及判例进行全方位考察,厘清撤销、废止行政行为的规范构造,进一步夯实了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本期设置“智慧法治”栏目,关注“党内法规数据库建设”“数据保护知识产权法治”“网络平台治理立法”,聚焦新时代新信息技术与法治的深度融合;在“司法制度”板块对民营企业家犯罪预防机制、刑罚执行、监狱刑事执行变更证据规则进行实证研究;“纠纷化解”板块围绕“另行起诉”在民事审判中的适
本书分两部分:民族法学研究、东北亚各国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收录了《民族地区刑法变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探析》《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的科学界分》《论韩国民法典编纂的历史性基础以及法典的性质》等25篇文章。
本书在对社会保障国际冲突进行理论解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基本路径和方式;借鉴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立法范例和法律实践,概括提炼出以立法和缔约方式解决国际冲突时应当坚守的价值理念、基本原则及十余项普遍性制度,以资立法或缔约时选择运用。
本书受启发并镜鉴于循证科学与传统医学的成功结盟范例,以及循证方法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开疆拓土经验,通过法循证学理论和实践上下两编,全面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循证方法在法学中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循证学在法学实践中的应用。本书意在为培养符合卓越法律人才2.0版人才内涵和实践技能的“新法科”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学素材;同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决策,提供智慧决策与循证决策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