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票据法》自1995年制定以来,已历经将近三十年。《票据法》自身亦存在诸多疏漏与不足,其修改势在必行。期间,电子票据的面世及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旧法规难以及时应对新情况。正是基于此种需求,本书试图对法德日英美五国票据法进行翻译,为我国《票据法》之修改提供比较法上的资源和借鉴。此外,学界既有的两本票据法汇编书籍《中外票据法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国外票据法》(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其出版时间已有30多年。加上目前国内论文、教材或著作中,虽然有涉及法德日英美五
本书通过对架构这一网络法原初概念的重新理解,解释数字生产方式的出现如何推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和政策调整,架构不仅是规制性手段,也是生产性空间,集中代表了数字生产方式需要法律保护的核心利益,围绕这一利益诉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生产过程和控制过程的一体两面,以及互联网从开放走向封闭的内在逻辑。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不段深化,刑事技术工作在案件调查取证和审判等过程中的重要性将被进一步提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国家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而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质量,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政工素质高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就必须建立一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本论著对公安教育的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梳理,共分八章内容:第一章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第二章课程思政的价值观教育
本书已是第十三次再版。第十三版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实际案例,补充了丰富的科学原理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完美体现。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现代技术揭示了法庭科学的前沿内容。详细介绍了确定犯罪现场和证据相关的化学、生物、物理、医学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心理学、人类学、网络电子证据等实践领域的最新研究。重点阐述了犯罪现场勘察、尸体解剖、痕迹分析、玻璃、毛发与纤维、毒品、金属、油漆、土壤、DNA、火灾与爆炸、文件检验及电子数据等领域的法庭科学问题,应用于犯罪现场证据分析的新技术及其原理,以及犯罪
全书系统论述了作者所首创的目的行为论的基本构造,以阶层式体系为框架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作者在犯罪论各领域的基本主张,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和新古典的刑法体系所进行的全方位改革。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行为概念、不法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故意犯的不法概念、过失犯的不法概念、责任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意志自由与归责能力、责任与人格、可谴责性的要素。本书还收录了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刑法体系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大量在线网络新型威胁层出不穷,网络犯罪形态多样,亟需创新理论研究来保护网络免受犯罪侵袭。本书是目前出版的一本用于研究网络取证与分析技术的超前性著作,研究内容涉及网络、物联网、车载移动网、网络犯罪取证、大数据、加密货币、基于手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及网络恐怖主义等领域安全的前沿性理论问题。
本书共分六部分:环食药安全治理、涉人工智能大数据犯罪研究、网络电信犯罪研究、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研究、检察理论研究、各科专论。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刑法教义学的法益论回归与二元论转型;污染环境罪的主观要件探析;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磋商的探索与思考一一以D市为例等。
《经济刑法》是国内惟一一本以“经济刑法”命名的出版物,由国内著名经济刑法专家、法学研究所前所长顾肖荣先生创刊,始终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今年为第23辑。经过不懈努力本书已收录于中国期刊网,引用量提升明显,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法律实践中对于经济刑法的理解适用等问题都亟待学界关注和探讨。本稿即是上海社科院刑事法创新学科《经济刑法》的第23辑,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知识产权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诈骗犯罪研究、程序法研究、实务热点研究共6个部分
国际海上交通是维系世界政治、经济和贸易的主要途径,尤其对沿海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影响巨大。本书从国际海上交通安全保障的视角,结合海上安全保障在现代社会出现的新形态和国际公约的发展,从问题意识出发,以国际海上交通安全保障的构成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海上通航环境安全保障、海上交通工具及其人员安全保障、海上交通安全调查、国际争端解决及国家的国际责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