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架构决定了公司的正常有效运转,保障了公司内外因素的协调、平衡与共生,其重要性犹如人体中的“骨络”。本书以新《公司法》为依据,整体框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治理角色,即组织机构、董监高、实际控制人等对股权架构产生影响的机构、人之内容;第二部分涉及股东权利,即股东行使哪些权利以及这些权利的行使将如何影响股权架构之内容;第三部分涉及控制权交易,即优先股、公司合并分立、上市收购等影响股权架构的控制权交易行为之内容;第四部分涉及行为规制,即公司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增资减资、解散清算等影响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每一朝代的法律都具备各自的时代特征。正是由这些个性化的法律特征决定了某一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走向。只有深入探究中国古代法律的个性化差异,从动态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法律进行全面审视,才能揭示出古代法制发展演变的轨迹。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的盛世,两汉时期的法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汉代,司法机关受理告诉案件时实行满三日复问的程序,其目的是防止诬告,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西汉时期国家财政与帝室财政有公私之分,汉代法律允许子孙别籍异财,使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对私权保护
《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No.10(2024)》回顾了中国各地方的法治实践,并对未来前景进行展望。蓝皮书立足全国,覆盖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西、山东、吉林、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市、县三级政府,就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政府、司法建设、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探索进行了剖析、研讨和提炼。 本卷地方法治蓝皮书就人大工作、隐性壁垒清理、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一体化综合监管、县级法治建设、涉案虚拟货币处置、司法执行、金融纠纷化解、旅游法治等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卷蓝
本书主要面向全国应用型大学法学专业学生,旨在让学生学会结合各部门法知识,根据法律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法律实践活动中,写作合法合规的高质量法律文书。
中国法律史学形成于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伴随着时势发展,中国法律史学几度兴盛繁荣,又几度萧条甚至停滞。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梳理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法律史学的形成过程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近代中国法律史学形成、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下篇梳理了当代中国法律史学曲折发展,终至繁荣的历程,系统考察了当代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方法、基本问题,当代中国法律通史研究、断代法史研究、部门法史研究,以及当代中国法律史教材、学术综述、论文集编写状况等,展现了旧学新知一脉相承的学术规律。
《实务刑事诉讼法评注》自2023年9月推出第一版以来,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我国刑法诉讼司法层面规范更新较多:既涉及基本规范,如《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亦涉及其他规范,如“两高”和有关部门发布多件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性案例,均涉及刑事诉讼程序。这就使得第一版《实务刑事诉讼法评注》已不能充分满足刑事司法实务所需,修订推出第二版成为必然。第二版悉数增补最新司法规则(亦增补了此前遗漏的个别相关规定、规范性文件),并对原有规则作了衔接的必要技术处理、厘清规则
本书荟聚多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刑辩学者和律师,对其在研究领域或执业领域的知识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了刑辩业务技能的系统化解析,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刑辩律师提升业务素养和技能、实现有效辩护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全面、准确地阐释了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主要规定:简明地综述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列出经典文献索引,帮助读者迅速了解理论研究状况吸引其研究兴趣,并提供深入研究的线索:针对备考司法考试的实际需求,精选历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试题中有代表性的真题,并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在学习中熟悉司法考试命题规律:是读者学习刑事诉讼法学的良师益友。
本书围绕刑事诉讼法总则共108个条文从“律、修、源、释、评”五个方面进行评注。“律”,即现行法律条文;“修”,以表格方式将历次修法的新旧条文进行对照,呈现历次修法的“删、减、增、改”内容;“源”,运用历史解释方法,将每一条文的立法初衷(目的),修订动因和争论焦点进行细致梳理、归纳和总结,呈现修法的“生动场景”和历史沿革;“释”,运用法解释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等对每个条文进行深度解读和法理辨析,对法律条文和法律用语的解释强调“于精致处雕琢”“于细节处锤炼”,对部
本书试图对我国晚清变法至21世纪初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学术成果和基 本发展状况作出简要梳理,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1)民事诉讼总论,包含民事 诉讼正当程序原理和基本理论等(第一~四章);(2)民事诉讼总则,包含诉讼 主体、诉讼证明等(第五、六章);(3)民事诉讼程序法理,包含争讼、非讼和 执行三大程序法理(第七~九章)。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术史的写作可以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榜 样:一者讨论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学术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关系,揭示民 事诉讼理论学术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