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认知出发,论述了档案管理的主要概念以及管理范围,接着在此基础上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专门管理档案工作做了阐述,并针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及其管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大数据环境下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以及档案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做了论述。
不同于传统的以阐述理论为主的医院管理教材,本书的绝大部分作者来自医院管理一线,内容丰富实用,主要涉及医院管理学相关的基础内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信息管理、医院财务管理、医院服务管理、医务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内容。参编的各位作者紧密结合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最新进展,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贴近工作实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临床工作增添了新观点和新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论档案学学科派生体系的构建;档案信息化视域下个人数据隐私保护路径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档案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链架构探究;新时代档案文献再编纂问题探究;社群档案理论视域下我国性少数群体档案资源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突发事件档案编研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探析;涵化理论视域下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等。
自2019年起,国家档案局联合民政部先后在全国确定了两批39个试点地区,开展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克服疫情影响,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试点地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作用,我们选择了一批典型案例,以及各地制定的有关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指
本书围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及其系列专业验收规范,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为依据,讲解了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归档、组卷、移交等内容,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视角出发,讲解了建筑工程资料的内容及填写要求。本书共分为6个单元,单元1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概述,单元2为建设单位资料管理,单元3为监理资料管理,单元4为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单元5为建筑施工安全资料管理,单元6为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实训。
本书专业上主要包含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两个大专业,内容上包含建设工程资料概述、建设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建设工程资料编制、组卷与归档、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软件的应用等。本书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采用活页式教材形式,将知识重组,加入实训和软件操作,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从业综合素养和能力。
本书以建立电子档案主体论述为目标,全新定义电子档案管理内涵,全新梳理电子档案管理流程,全新构建电子档案管理框架;全面引入数据治理、知识管理和智慧建设领域理论实践成果,融入电子档案管理最新制度规范和最佳实践;在管理内容上实现了DIKW体系化应用和系统性创新。
潘玉民,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教授。这本书选录的是作者自1982年从事档案学教学与研究以来,近四十年间写就的具有创新性或开拓意义的论文、演讲、专题报告等成果。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法制、档案资源建设、档案编纂开发、档案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凡39篇文章。这些论文有的在档案学专业顶级或一流期刊上发表,有的在全国性研讨会上演讲,有的在全国档案人员研讨班上报告。有16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档案学》全文转载,学术影响广泛。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对档案内容的一种再现叙事。长期以来,这种再现叙事的主体主要是保管档案资源的档案机构,其他社会主体一般无权参与这一再现叙事的过程。如今这一状况已有所改变,一些档案机构开始积极借助社会力量,以期更充分地开发其馆藏档案资源,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及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均发起了Citizen Archivist项目,赋予社会公众参与开发馆藏数字档案资源的权力,这改变了传统档案资源开发中的权力关系,使档案资源开发由单一话语和叙事走向多元话语和叙事。本书将此现象概括为“数字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并对
本书首先对档案资源开发与信息组织的概念进行简要概述,介绍了档案资源开发、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组织技术等;然后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档案资源的收集、鉴定、保管及信息化管理与开发等;之后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内容涵盖了基于业务规则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及专门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