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书稿提取闽北10个县市区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记忆”,分乡训乡约、建乡舍、乡纩乡技、乡情乡恋以及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等5个篇章,以优美的散文书写,配以精美的图片,聚焦乡村文化的创造者承载者、传播者,多角度宣传南平特色文化,特别是朱子文化、茶文化、竹文化、书院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闽北大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本书为记述福建省上杭县溪囗镇红色革命历史的资料集。书稿通过革命史概述、老红军回忆录、革命基点村革命史、人物传记、相关研究文章和红色旧(遗)址、红军标语等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溪口的红色历史。其中开展土地革命和苏区建设,扩大红军和拥军支前,坚持游击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程,反映了溪囗镇儿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巨大的牺牲,做出重要的贡献。该书稿经过了上杭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专家评审。
本书考察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认同,而是在非常环境中的群体认同。本书锁定的历史空间为清代的浙江省温州府,研究的群体为明清易代之际的忠烈、遗民和新朝的合作者,嘉道时期社会危机显现时的士绅群体,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监生集团,社会危机深化中的光绪朝地方官,强势的西方文化进逼下的士绅群体,以及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草根读书人群体。本项研究旨在揭示清代温州深陷认同困境或认同危机的群体之生存状态,以及认同危机如何导向群体的行为选择。在研究中尽量兼顾了群体认同的长时段结构因素和认同被激活的短时段情境因素,也
本书由宁波市江北区史志中心资助,为纪念宁波对外开埠180周年。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宁波被迫列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并且指定“老外滩”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标志着从此对外开放。今年是宁波对外开放180周年,特选编此书以志纪念;年限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本1933年宁波人民正式收回外国人在甬一切特权。全书内容分为政局态势、口岸经济、治安市政、教会活动、名人轶事共五编。所选史料来自历史文献、档案报刊及学术研究,均保持历史原貌,旨在揭示宁波在欧风美雨侵蚀下的屈辱与反抗、学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学术论集,本辑发表与西域相关的学术论文18篇,内容涉及考古、语言、历史、文学、民族、学术史等方面。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全四卷)》共分为:《甘肃始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甘肃民族文化》四卷。《甘肃始祖文化》围绕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岐黄文化、农耕文化、先秦文化,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甘肃内容丰富的始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通过黄河文化与华夏文明、甘肃黄河文化概述、甘肃黄河文化与其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地介绍了甘肃的黄河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用史海钩沉、辉煌文化、节点明珠、未来展望四个篇章系统介绍了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甘肃少数民族文化》
《京口神韵》为镇江市京口区区委、区政府组织编写的“京口文化丛书”其中一种。书稿经作者组织、编排得较有新意。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五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历史上六朝、唐宋、明清、近代及今日之京口的发展;下编也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撷取了京口地区的漕运、文化、科技、商埠、古镇展开叙述。作者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颇具趣味性的故事,向我们再现了京口的神韵所在。作为系列作品,书稿对宣传京口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着重探讨了明清之际江南的社会文化图景,例举了江南宏观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面向,主要包括晚明至盛清时代的历史变化与文化表现在地方生活史中的投射,以及知识分子的不同存在形态与文化生活、社会活动等,努力观照出江南的地方文化、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生活文化与家庭文化等的多样化特质,揭示不同时代留给后世最重要的文化记忆与生活画面,勾勒江南整体性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从而反映出江南地区孕育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在区域以及全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链接性”意义,为进一步思考江南文化及其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书写长江的文学作品。作者用20多年时间沿着长江两岸采访,记下大量采访笔记,通过对长江历史、地理、人文等的描述,以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人文和自然知识,诗性的语言,多元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大江巨川苍茫雄浑自然风光及辉煌璀璨的温馨的华夏文明,追寻中华民族的精魂,热情地歌颂的新时代,讴歌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精神。
北京中轴线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它背后所承载的意义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精魂。位于中轴线上的遗产点位历经千年仍处于生生不息的变化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推动中华文化当代发展的动力。本书从"历史之源”、"文化之韵”、"民俗之乐”三个维度,介绍了北京中轴线北段自景山至钟鼓楼段七个遗产点位的文化意蕴、艺术美韵和人文风韵。文字内容涉及每个遗产点位的发展历史、名人轶事、风景美食、诗词散文等,文化内涵多样;图片内容涉及每个遗产点位的历史文献、精美插画、风光摄影,视觉效果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