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档案梳解》共五章,以《史记》等史料为主要参考,按照今人档案的立卷结构形式,顺次梳理汉高祖刘邦之生平,解析其姓名由来、出生年份、出生地、成长轨迹等诸多为世人一直存疑的问题,并对其优缺点、历史功绩进行了分析,具有独到之处。同时,该书还将刘邦的家人,以及在翦秦、灭楚、兴汉大业中,对其有过重要影响的文臣武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入其中,进行了归纳介绍。作品在写作架构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全书结构合理,史料翔实丰富,语言文字流畅,评述较为客观,具有出版价值。
本书将龙华二十四烈士中王青士、伍仲文、蔡博真、段楠、费达夫、汤士佺、汤士伦、彭砚耕、刘争、贺治平、李云卿等十一位烈士迄今能收集到的有限事迹资料合编于一册,通过翔实的资料,细致的笔触,同时匹配了80余幅照片,尽力呈现了各英烈人物的详细生平事迹及其背景,展现了英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舍身忘死,取义成仁的英雄壮歌。
东厓公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制定颁布《王氏族约》。至今 400 多年来,《王氏族约》为乡村地方基层治理,促进民风纯朴、宗族敦化、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王氏族约》共十章计 12500 余字,囊括祠仪、馂仪、冠婚、丧祭、内治、嘉言、善行等10个方面内容。族约要点体现在敦亲睦族、俭勤持家、修身为善、居官清廉、孝亲敬长等五个主题,以古代圣贤格言、事例等作为训诫方式,持之以理、晓之以情来说明做人、治家、修身、居官和行事的道理,传递修身正心、保乡爱国等浩然正气,深入浅出,简易好懂
全书共收录了12位企业家的访谈实录与感悟,以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底色,各企业家们分享了他们的个人经历、职业感悟以及对行业的热爱。对当前市场环境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包括市场趋势、机遇与挑战等。展现企业在项目产品开发、管理或服务上的创新做法,对行业未来预测、展望与期待。这些访谈内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结合了实际事例,包含业务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感悟等,以深刻的笔触写下了对行业、市场的解析与探究,对促进不动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马寅初(1882—1982)是蜚声中外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本书从多个角度普及、深化和拓展了马寅初先生的人格思想、科学精神与学术理论,展现了当代青年学者对马寅初先生家国情怀和学术品格的继承和发展,共收录了关于马寅初先生及其人口学研究的13篇纪念文章。本书专注于人口发展与共同富裕社会议题,更多地强调了马寅初先生理论思想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延伸与拓展,是社会各界了解马寅初先生生平和中国人口学发展新研究动向的重要参考。文章写作风格较为通俗易懂,适合青年学者,以及对马寅初和人口话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本书主要以创意企业实现创意到创新转化价值网为框架,鸟瞰文化企业家在组织中产生的一套完整的价值行为,从整体上更加全面地观察到基于这些价值行为的文化企业家所属的组织、根据组织目标产生的职能、特质,采用系统化的案例研究方法,对文化企业家胜任力问题开展了系统的质化研究,在构建包含消费者单元、企业单元、数字化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价值网单元三个核心结构单元的创意到创新转换的价值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企业家的胜任力概念模型,并识别出14种文化企业家特有的胜任力要素,进一步绘制了文化企业家的培养分类
柳诒徵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史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一生笔耕不辍,在历史学、版本学、文献学、目录学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其日记长期由家属保存,个别年份日记由于特殊原因流入社会,其中1927年日记原件现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该册日记记事自1927年1月19日起至1928年1月27日止,反映了柳诒徵的社会和家族交往、学术经历以及对时事的感触。本次采用影印对照点校释读的方式整理日记,并附录《人物简介》《人名索引》,方便读者对照检索。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在徐建融的人生中,得到多位前辈的提携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位:王伯敏先生领他入传统书画的专业圈;王朝闻先生给他提供了展示自己专业能力的最好平台;谢稚柳、陈佩秋先生则对他的学术、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或直接写谢、陈两位先生,或写他们学术、艺术的由来所自,或写他们学术、艺术的背景,向读者展现最接近真实的谢陈风雅。2023年本社出版了该书平装版,现应市场需求推出精装版。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一直处于相比于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严峻、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和碰撞、价值观念的变更、美术教育的普及、国难的压迫等,使得中国画的生存面临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困难性。本书挑选了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吴湖帆、刘海粟、徐悲鸿十位画家作为案例,引导读者认识当代绘画和画家。2023年本社出版了该书平装版,现
本书是一部解读唐代诗人王维的文化随笔集。作者自大学时结缘王维,坚持四十年用心阅读体察王维诗歌的精妙和人生的悲欢,四处寻访王维的遗迹,将多年所感所察结集成三十一篇、十余万字的作品。作品以现代视角解读王维的人生历程、创作思维,通过一首首诗、一段段故事还原立体鲜活的诗人王维。通过这些文字,作者既跨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又能关照现实,给读者以启发。文字优美流畅,文风坚实质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文学性与文化性兼备,对传承古典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