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数十种五谷杂粮好食材,从性味、功效、营养、禁忌以及养生食谱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述。不同的时节、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人群都可以有相应的五谷五谷杂粮饮食方案。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喜好,用天然、简单的方法制作五谷杂粮,吃出健康和美丽。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只有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才能达到教学与科研双赢。本书是由多年工作在中药学教学一线的教师编写而成,分为科研成果转化篇、实践教学创新篇、教育教学成果篇三部分,收集了49篇与中药学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更多课程的科研反哺教学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专业的教师、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选用。
《云南重要天然药物分子鉴定》以云南省70种重要的药材为研究主体,系统地阐述了70种药材的植物形态特征、药用历史、资源情况、现代研究、前景分析以及DNA条形码标准序列等内容,其中植物拉丁学名和植物形态描述参照《FloraofChina》;药材鉴定内容以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为特色,是区别于传统四大鉴定方法——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补充,具体对70种药材的489份样品(标准药材32份,药材66份,标本391份)进行了全基因组浅层测序,数据从头组装后提取了DNA条形码序列
本书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撷英取华,将一些名医喜用但并不为人熟知的中医古方收入本书,共计45首。每首方剂从来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名医经验、临床应用方面予以详细介绍,最后,用方剂歌诀予以总结,以便读者记忆掌握。
本书从方剂命名切入,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各种传统中医方剂的出处、组成、功效和主治疾病等内容,并附带丰富的临床医案和加减应用,部分方剂还附有方歌。通过深入解读每一种常用方剂,读者可以了解到方剂的历史渊源以及方剂中所包含的各种中药成分,对方剂的功效和应用有更清晰的认识。本书提供了一条通往中医药世界的精彩之路。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中受益,这本书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方剂并有效运用于实际临床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医疗服务。
本书作者基于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对中药炮制行业的准确认知,结合中药饮片炮制一线工作的深入体会,不仅将目前中药炮制的整体情况、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而且重点对常用的七大炮制方法、154种典型中药的炮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中药炮制理论和方法从书本上的炮制规范落实到实际操作中,从而确保炮制成品的质量;并配以彩色图谱,使炮制后的成品性状更加清晰直观,有助于读者学习。
本书深入挖掘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在黄芪药性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的、散在于各种本草典籍的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了现代医药工作者对黄芪的研究与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并将种植生产基地选种育种、栽培技术、规范化生产等实践经验进行整理。
本书集作者近五十载之临床用药精研心得,其中既有前贤之深刻认识,更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观点和临床经验、体会和验方。此次再版,是在第2版原载277味药物基础上,增加了作者近几年来新的临床用药体会,并新增一些药物,从临床实用性出发,基本上对每味药治疗某疾病的特效性进行了阐发。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选取不同时期的本草经典著作, 即《神农本草经》《炮炙大法》《本草备要》3本本草古籍原文, 带领读者沿着本草学的发生发展脉络, 追本溯源, 了解中药药性、功用、炮制等方面的知识, 让读者于临证使用中药时能更为得心应手。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16部、60类,记述品种1897条,附方1万多条。该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本草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博物学巨著,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本书选取《本草纲目》中经考证基本明确和尚有争议的品种11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动物类280多种、矿物及其他类120多种,以实用、可行、简便的原则对原书释名、集解、修治、性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中的内容进行精选。为突出该书中医药价值,从“序例”中选取了22个临床用药专题,从“百病主治”中选取了95种常见病症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