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山西区域协调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分析论述,通过梳理区域协调的政策演化、理论发展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着眼山西区域协调的发展实践,结合省内外的经验启示,提出新时代下推进山西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分工合理化,提高经济社会活动空间格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的匹配度,促进山西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发展,谱写新时代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提供智力支撑。
本书的组织编写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完成,参加的部门包括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税务总局、统计局、扶贫办、证监会、全国总工会等。全书共17章,其中,第1章到第5章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年度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包括按城乡、地区、行业和经济类型的收入分组等情况;第6章到第11章是与居民收入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财政再分配、社会救助、慈善事业、脱贫攻坚等收入分配领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第12章到第17章,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拓宽财产性收入渠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及其协同推进战略研究是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优化提升四个中心功能的重要课题。本书主要从七个部分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性、专业化的探究。
本书重点对省级政府调控的边界,新时期政府调控的主要内容,中央与省级政府集分权的均衡及其差别,政府调控的逻辑进行了阐述。同时,本书还提出了省级经济调控体系,探讨了体系的构成、目标以及调控体系的实现路径,并选择了成渝地区为对象进行分析。
本书是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技术收敛问题》一书基础上的深化,是在分析我国区域间技术协调发展现状以及技术收敛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对技术收敛实现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本书也是我国出台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等相关政策背景下对区域技术协调发展机制的研究成果。 本书的研究内容涉及了区域创新基础的均等化、区域间技术互助与服务、区域间技术合作以及区域间技术市场一体化等方面的实现机制。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发达国家促进区域间技术协调发展的实践,本书对欧洲的知识创新社区、英国的升级计划进
本书以发掘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效应为主要目的。立足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事实, 构建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利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评估, 并进一步解释不同创新资源的配置情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时空异质性, 基于此提出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书共12章,共分几个研究重点:一是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方面的,如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围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等方面的,如天津、广东、江西、山东、吉林等地党委政府及市场主体等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围绕社会文化领域等方面的,如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加强智库建设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
意大利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共同组织编写,逐年对意大利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中意关系等方面的形势与重大进展进行介绍与分析。本书是意大利蓝皮书系列的第四本。2022年,俄乌冲突成为影响意大利内政外交走向的最重要“变量”。冲突在欧洲引发的能源危机和高通胀令意大利面临新困境,也加速了其或积极或被动地推进一系列变革的进程,在探索中求“新”求“变”成为贯穿2022年的主题,而且在政治、经济、能源、外交等领域都有突出体现。本书的
本书描述了美国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和演变。从1978年到2008年的扩张性阶段被2008~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和危机所破坏, 并在之后被奥巴马政府部分恢复。特朗普复兴新自由主义的尝试导致了一种新的、更激进的形式的出现,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它仍然是一种不稳定的政策体系, 注定会随着下一次全球经济危机而崩溃。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演变和重建努力的政治后果是, 一方面, 政府机构的崩溃、主流政党的衰落、民主实践的萎缩、权利和价值观, 以及对公民自由的攻击, 另一方面, 随着新自由主义信条的
本报告首先回顾了从印尼独立到政治转型时期的外资政策演变过程,并分析了这一时期影响印尼外资政策的国内政治和外部因素。报告研究的重点是印尼政治转型后的外资政策演变和根源。笔者认为随着印尼政治经济转型的进行,印尼国内的选举政治、地方分权、社会组织的发展等因素都将对印尼的投资环境和政府的外资政策制定和执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印尼海洋强国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为双方的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研究印尼当前的外资政策,对于双方进一步加深合作,降低投资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风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