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牵连”、“合并”及“分离”三大核心关键词,对刑事案件的合并与分离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界定了刑事案件合并与分离审理的范围,全面阐述了其程序价值和实体价值;详尽梳理了现有法律规范,细致分析了司法运作实效,归纳出立法和司法的主要不足;从行为性质、决定程序、行为标准和法律适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制度设计方案。
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为恢复性司法适用的实证考察;第三章为恢复性司法适用的困局;第四章为恢复性司法适用的逻辑展开;第五章为恢复性司法困局的破解路径。
翟宝红,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民商法、公司法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党支部书记兼法学系副主任;兼职律师。 在立足于对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在实践中运用和反思理论,才能在提高法科学生实务能力的同时,推动理论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法治进程。因而,案例评析课程是法学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要求。本书的写作主旨是以案例评述的视角,展开对民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本书所选取案例主要是本
地方立法是中央与地方进行立法分权的产物。作为一国立法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具有不同于中央立法的特殊性、法律地位和作用。本书在探讨地方立法的一般理论问题和分析我国地方立法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地方立法权限的模糊性,并结合地方立法实践运行样态,提出地方立法权明确化的整体思路,即选择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立法分权模式,认真反思不抵触原则并积极探索地方性特色以确定中央与地方立法的界限,进而确定地方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以及地方立法主体间的权限边界。
本书围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这一主题,选取了在《法学研究》上发表的17篇代表性论文,集中反映了学术界在推动刑事诉讼法立法完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书中的导读部分述论结合、点面结合、纵横结合,深入分析了学术研究与立法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现了老、中、青三代刑事诉讼法学者致力于促进国家刑事程序法治建设的生动图景。本书既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历程。
行政诉讼制度具有解决纠纷、监督行政、保护公民权利等重要功能,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行政法总则、总论的功能。因此,行政诉讼制度对我国行政法治的意义更显重大。本书以“中国行政诉讼理论的发展”为专题,选取《法学研究》刊发的以行政诉讼为主题的 17 篇论文,将其分为四编,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导论,集中展示中国学者对行政诉讼理论的相关思考,并呈现《法学研究》对推动行政诉讼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本书系四川大学法学院组织编纂的民商法学学术文集。文集就《民法典》进行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全书共分6个部分,分别探讨了(一)民商法总论:论经济胁迫及认定因素,面对低生育率陷阱的民法应对路径思考。(二)债与合同法论,如《民法典》第585条违约金类型化的质疑与修正。(三)侵权法论,如民法典自甘冒险条款的要件解构与模型设计。(四)人格论法论,如已收集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制,破产法视阈下个人信息转让同意规则的理解与适用等。(五)商法新论,如自然人破产制度主体之构造,论破产别除与担保体系的规范衔接。
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等方向发展,这给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和物流法律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现代物流经营活动面临的国内外政策环境和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化、多样化,这对物流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合理化解风险,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本教材根据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结合国家主要的物流产业政策,在介绍我国现代物流法律的总体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要就供应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物流、绿色物流、智慧物
《上海监狱的岁月印痕》一书与由我社出版的《上海监狱的旧闻往事》《上海监狱的前世今生》构成上海监狱史题材系列丛书,是了解旧上海监狱及旧社会不多见的读物。书稿分为“狱史纵横”“旧监狱员“”狱事拾遗“”革命烈士在狱中“”跌宕人生“”访谈录“以及”附录”六大板块,计58篇文章,主要就旧上海监狱发展历史、管理制度、监狱活动事态、革命烈士在狱中不屈斗争等加以回忆、介绍。本书不仅可作为一本近代上海监狱史来读,更可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民国卷)》以时间为序,系统描述了民国三十余年武汉城市法治的基本进程、周期特点及重要案件。研究和揭示法治与城市发展进程,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丰富学术研究成果,填补前期研究的不足;探究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本土经验和资源。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突出展示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归纳城市管理与法治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体现研究视域的多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