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的必要性,混合式教学评价机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议。本书立足于立德树人的伟大工程,以教学质量为导向,以“四个评价”为基础,分析当前思政课普遍关注的混合式教学评价问题,通过对现实的调研分析,尝试探索建立一个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机制,并被广泛应用于思政课“金课”建设实践中。
"本书属教育部思政司第四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丛书,全书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 第一,“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从课程与思政关系的历史梳理和课程要素思政价值揭示,阐述好课程思政“何为可能”的学理问题;第二,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实践需要,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等,揭示课程思政“何以必须”的现实问题;第三,从围绕立德树人,把价值引导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探讨课程思政“如何落实”的实践问题。"
本书是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教授十余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成果的汇编,由21篇文章组成。本书从多维度、多视角系统阐述了作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与创新的创新性见解,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3.18”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具有参考价值。本书始终聚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客体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经验与规
本书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实现、能反映育人体系本质、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决定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单元构成,并决定育人体系的结构、功能和本质。内容体系、师生关系、组织领导、支撑保障、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分别指向育人体系的内容要素、主体要素、导要素保障要素和评价要素,五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本书在充分吸收借鉴互联网思维业界解读、学界定义以及国内外思维科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互联网时代人的互联网实践特别是人的互联网思维实践,重新定义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及外延,从教育价值理念、方法理念和治理理念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并基于三个理念提出教育作品开发、教育传播优化和教育生态调控的创新观点,力求在有限篇幅中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探索出一条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在不同历史时期, 西方大学学术职业呈现不同的价值取向, 这是由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理性主题规定的: 古希腊大学学术职业由理论理性规定 ; 中世纪大学学术职业由实践理性规定 ; 近代大学学术职业由创造理性规定 ; 现代大学学术职业由技术理性规定 ; 后现代大学学术职业由非理性规定。总的来看, 古希腊、中世纪和近代大学教学追求传统理性、现代大学教学追求技术理性、后现代大学教学追求非理性。可见, 一部西方大学学术职业史是一部西方大学寻求传统理性、技术理性和非理性的平衡历史。由于西方固有的主客二
本书对高校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改革历程和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目前的招生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国外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发展历史悠久,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稳定的模式,相比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时间短,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为此,本书就高校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几大要素:招生计划、报名条件、报名材料和选拔录取等进行详细分析,对比国内外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从而为我国高校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改革提供建议。
在国家“双创”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推进该战略意义重大。据人社部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约2500万,其中约1500万是高校毕业生。根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自主创业率(1.8%)较2014届(2.0%)略有下降。大学生经过大学教育所养成的创新能力,使创业及创业成功的过程转化为新的创新过程,大学生创业正成为“双创”战略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概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和职场需求。本书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内容涵盖了就业现状分析、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心理咨询与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适应、跨文化就业、创业精神培养、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发展智力、职业沟通以及职业发展支持系统等方面,并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实践指导。本书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