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释认同和信任在新时代中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并对认同及信任的研究进展综合论述。第一章,群体认同与信任的概念及理论梳理。借鉴自我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等,对群体认同的内涵、结构展开详细阐述,同时对信任的含义、类别、影响因素深入探索。第二章,认同影响信任的一般机理,具体包括认同和信任的一致性和逻辑关系:认同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信任是认同的结果和表现,群体认同在群际接触对信任培育有桥梁作用。第三章,大学生群体认同和信任培育关系的特殊性,包括具体表现、现实问题和关系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走进心理健康,积极适应新环境,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完善,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人格发展,大学生挫折与应对,理解生命本质、实践生命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教育从何处出发?教育将去向何方?学校教育如何转向? 本书主要探讨学校转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新转向。 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创设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作者首先从比较综合的层面集中探讨了学校的未来转向,提出了转向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之后又从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治理;最后从课程和教学的角度,讨论如何从教走向学,以及课程育人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建构、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及文化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学习模式的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学习模式的激励评价与反思、学生“自主管理”常规方面的实施。
本书作者围绕高品质学校建设主题,通过理念体系、行动计划、教育诊断、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目标管理、优师培养、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建设、评价机制、环境美化等十二讲阐释了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理论,分析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价值,介绍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经验,旨在为有志于建设高品质学校的校长和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为学员设计理论学习模块提供参考。
师生关系一直是影响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的勃兴,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不仅使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且给师生关系及其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发现,师生关系从原来仅限于人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主体关系走向人类教师、机器人教师和学生三者间的三主体关系。本书探讨对三主体师生关系及其类型的认识,以期为三主体师生关系建设,特别是相关主体的智慧教育素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全程贯通一体化教育实践模式’下全日制教育硕士反思能力发展的跟踪研究”(项目批准号:CIA160218)之成果。 本书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和混合研究的范式,以职前教师(研究生层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真实教育实践情境和实践反思活动为基础,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职前教师的反思能力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研究,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全程贯通一体化教育实践模式下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二是全程贯通一体化教育实
本书首先对教育心理学做了概述,其次讨论了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迁移,进而分析了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最后对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做了探讨。
本书以付华名校长工作室开展的扎实研修为例,提出和探索了名校长工作室“四个共同体”建设的创新路径,记录了后疫情时代名校长工作室多元的校际联动研修方式,辐射和带领了部分省内民族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校长专业成长,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和校级干部成长提供了参考范式和模板,达到了“立己达人,联动共生”的名校长工作建设的目的。主要内容分四个章节,第一章学习共同体:探索成长“新方式”。包括工作室主题读书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相关成果。第二章实践共同体:沟通校际“零距离”。包括工作室专题、典型活动方案设计等成
本书是在多年的高校本科教学和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兼学术研究和教材建设的**成果。在对教育行政的概念、性质、原则、职能及教育行政学科发展进行扼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规划、教育督导与评价、教育人事行政进行了具体深入的阐述; 对教育财务行政、教育行政效率和教育可持续发展做了精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