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散曲的形式, 抒写对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多方面思考和感悟, 以古典的形式表达崭新的内容, 颇具匠心。本书内容分三辑, 分别对水浒人物、梁山起义、《后水浒传》故事加以评说, 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作者对《水浒传》及其续作的整体性认识, 艺术地再现了完整的梁山泊起义故事。本书使用了现存大部分散曲曲牌, 并创造性地应用十二宫调套数, 表现手法多样, 展示了散曲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本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内容包括: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游牧人、山巅人家、河畔老柳、耶松达坂的回声、和平、麦田里的农舍、牧归、西照、我愿、月亮谣、我的满头秀发、感恩旧岁、那朵花落、兰亭、西方高地:敦煌、戈壁,我的戈壁、自述或者独白、心经、秋歌·第三十六曲等。西北师大旧文科楼前的那棵核桃树等。
《阳明先生诗歌集》收录了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阳明先生王守仁(1472—1529)创作的诗歌作品计800余首,编者对全部作品都根据原始版本重新核对,注明出处,并配发有40余幅传世的阳明先生诗稿手迹及刻石拓本图片。本书征引的文献图文资料、阳明先生的诗稿手迹(刻石刻板拓本)的采选,注重稿本(刻石刻板拓本)内容的真实性、多样性,真假存疑者不予采用;阳明先生诗文的采选,仅限于明刻本(含原版影印本),特别注重初版各本。所以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档案史料价值。
内容:《离骚》《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辞为赋,取义“不歌而诵谓之赋”。楚辞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屈原作品除《九歌》外都是长篇巨制,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楚辞》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之感。至战国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特色: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以五言古诗见长,诗风平淡自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风气之先,深受李白、杜甫、王维景仰,与王维并称“王孟”。李景白先生的《孟浩然诗集校注》以明刻四卷本为底本,校勘仔细,征引富赡,对难词、典故、史实、人名地名等作翔实注释,同时疏通诗句义蕴,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多种孟浩然集注本中成就较高、具有特色的一部。
我们在欣赏精彩的咏花诗词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那些诗词像花一样美丽动人,诗人们能用“诗家语”写出诗人眼中之花。我们在欣赏诗词里的花的时候,一定会产生感恩之情,因为那些花是天公的馈赠,是大自然的大手笔。 通过这些咏花诗句,你会感受到花和诗词的美丽隽永,会感受到“千朵万朵压枝低”,更会感觉诗词就是花,花就是诗词。
《险途之光》是作家纪学的一部诗歌集,内容多是对党的历史的一些思考,包括事件、人物、革命圣地,诗歌中有歌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有赞颂伟大领袖人物的,也有纪念为革命牺牲的无名英雄的……所有的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党的浓厚深情。作品承载了关于历史、关于战争、关于民族情感的记忆,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书是一本散文诗集。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整理了近年来创作的散文诗100余篇,主要是作者从军队到地方几十年对生活的感悟和解读。有作者对火热军营的热爱,对千里南疆的素描和军人的赤诚奉献精神的高歌,表达了作者对军人的崇高敬意;有背井离乡的乡愁,游子对亲人的无尽相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有情窦初开的真情流露,对儿女情感的深思和挥墨,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重。全书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来描述对生命走过凡尘的点滴积累,内容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
本书共分“故园之恋”“尘世之咏”“人间之爱”“家国之情”四辑。这些诗歌或书写童年记忆以及对祖母和母亲的怀念(如《饥饿的阳光》《怀念祖母》《八月的雨丝》),或书写励志的激越与情感的真挚(如《我追逐着晚霞》《我们这一代》《理想的航标》),或书写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如《大湾区的天空》《港珠澳大桥畅想》)。诗集语言清新质朴,充斥着多样性的诗意表达与作者多姿多彩的人生感悟,具有着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创作的诗歌百余首。本书分为四个章节,按照时间节点来排序的,分别为:春,欣欣向荣;夏,万物皆盛;秋,成熟收获;冬,收藏等待。主要内容包括:《荷塘有梦》《腊梅,你好》《美在凤凰湖》《枫杨与芦苇》《谁见证了三百六十五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