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从新视角理解均衡发展的书。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复杂度的提高, 高度简化的经济学模型虽然仍不失一般性, 但在解释各种经济现象方面总是捉襟见肘, 所以经济学模型在一步步放宽原来的假设。随着新经济和新技术发展, 学者也在不同方向探索, 以期跟上经济趋势的变化。本书即是这方面的尝试。作者基于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即均衡的概念, 提出一种新的均衡概念, 将其命名为“异度均衡”, 也被称为“第三类均衡”, 以区别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和“纳什均衡”。
本书主要探讨了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梳理了健康不平等的概念和测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宏观健康数据测度健康不平等的新测度方法,进而描述了中国人口健康不平等空间动态演变过程;其次,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出发,在理论上探讨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健康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较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结合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提出了改善健康不平等状况的政策建议。 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较,不同的
如何精确地匹配经济学理论与观察到的数据是近30年来实证经济学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尤其是在产业组织和宏观经济学中,明确使用经济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构性实证研究日益成为主流。本书旨在对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脉络进行系统详细地介绍,从而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新实证产业组织研究方法的产生、发展以及在反垄断研究中的应用。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将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建模与反垄断问题分析应用相融合。首先,本书在文献综述部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新实证产业组织研究方法的文献发展脉络,详细介绍了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的
本书强调, 规则是法律政策、企业管理制度、社会自治准则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合集, 而伦理规则应该先于法律和政策发挥作用。规制的对象不是科技, 而是人类自身。为了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政府、企业、用户要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 每个主体都既是规则的遵从者, 也是建设者。本书将短视频、在线教育、共享经济、生物科技、无人驾驶、网约车、社交媒体、在线旅游、算法、个人信息保护这十个新经济形态在发展中与规则的冲突按照时间线展现出来, 其中穿插重大事件, 聚焦问题, 生动讲解来龙去脉, 探讨新经济发
本书立足于如何依靠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根本逻辑,重点解析中国经济在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各地政府在推进经济动能转换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发展策略和具体政策行为时所遇到的各种机制体制性障碍,以及所诱发出的各种可能的重大问题和暴露出的一系列发展风险。从而为类似中国的、处于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的发展中国家,探寻出一条有效促进经济动能转换的发展道路和改革借鉴经验。
本书立足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时代背景,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新发展阶段要求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命题。本书共分为五章, 分别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与主要依据”“理论内涵与现实挑战”“总体要求、政策部署与实践动态”“主攻方向与重点领域”“国际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其中前三章偏重于理论分析与解读, 后两章则聚焦实践。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分析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转换, 关注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方向和挑战, 聚焦高质量
本书正文共十章, 分别从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中央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与财政关系、所有制改革、产业政策、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经济结构与转型、收入分配, 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文化基因等方面展开, 具体介绍中国社会经济运作的特点与现状, 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理念, 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内涵要义, 深入分析了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揭示了其新特点和新规律。书中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规律性成果进行了提炼和总结, 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化的经济学理论, 助力构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并为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全书围绕新发展阶段我国扩大内需的现实逻辑、战略导向和实践重点,提出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培育的是完整内需体系、服务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注重消费带动、更加注重供需连接、更加注重内外联动、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在处理好供给与需求、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政府与市场等重大关系基础上,推进深度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化、绿色低碳化、生活品质化
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如何系统地理解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及其全球影响?在要素变革、资本输出和产业升级等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上,中国的发展战略有哪些?在结构视角下,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应采用哪些政策措施充分释放这些新动力?对于上述问题,本书将从经济结构变迁的视角尝试解答。具言之,本书将细致描述中国自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