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概论,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的理论对于传统金融学的挑战和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介绍;第二章从心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人们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做决策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偏差和偏好;第三章阐述了个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投资交易时常常出现的行为偏差,并在这里列举了三个我国金融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案例。第四章探讨了金融市场中的众多异象及利用异象构建起来的行为投资策略。这章列举了大量的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案例,涵括中国的春节效应、购物狂欢季双十一、元宇宙、中国金
金融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有着非常迅速的发展,二者的互动也更为频繁和紧密。一方面,金融理论推动了金融实践,比如金融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华尔街金融工具的创新;另一方面,很多新的金融尝试、金融创新(如数字货币)也需要理论上的总结,尤其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联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基础的理论角度去阐释。把握金融发展的理论脉落,成了金融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金融学前沿文献报告,就是基于以上大背景作出的安排。本书对国内外货币金融理论发展中的7个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文献综述,涵盖了宏观金融
证监会历年都会通报处理涉及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操纵市场或公司股价等方面的违法案例,2022年公布的78例市场操纵案件中,涉案金额和处罚力度更是创新高。本书以此为基础,在分析市场操纵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基础上,设计反操纵预警系统,重点研究收盘集合竞价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指数熔断机制和随机开盘收盘机制的反操纵功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利用真实案例与高频数据,分析被操纵股票的公司特征;着眼系统性风险防控视角,研究操纵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运用分时高频交易数据,构建市场操纵预警指标;采用基于倾向
系统性风险是推动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全球系统性风险从未停止发生,由此造成的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在系统风险冲击下,股票市场整体一般会经历先下跌、后上涨的波动过程,但是不同上市公司股票常常会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积极探索影响危机时期企业稳定性的特定宏观、微观因素,但鲜少关注企业创新能力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本书将系统风险冲击、企业创新能力和股
本书从龙头股的概念和类型讲起,逐步深入到基本面分析上市公司的方法,再过渡到技术面操盘的技巧。本书在介绍了龙头股投资与实战技法时,安排了大量实战案例,以真实的情景和行情为前期,力求营造真实的投资环境,让读者能够高效学习,并学会实战应用。
面对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本书以宏观审慎政策和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三维结构分析方法,从驱动因素维度解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的内在根源,从责任分担维度探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从政策协同维度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保障体系,并通过对历年金融危机事件防控失效成因的国际比较,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框架体系,为我国金融风险防控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和政策层面的借鉴。
本书基于修正后的蒙代尔弗莱明理论模型,采用ASISLM 模型分析框架来探讨对外开放度与利率变动及政策效应之间的关系,并将对外开放度指标引入到实证模型中,检验对外开放度对中国利率变动及政策效应的影响。同时,本书还分析了金融开放对中国利率政策目标制选择的影响,进而探讨了金融开放是否应纳入利率政策目标。
本书是“金融科技蓝皮书”2023年度报告,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一2025年)》为纲领,旨在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完成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总报告、数字技术应用篇、数据要素与基础设施赋能篇、数字金融服务篇和金融科技治理篇。全面回顾了2022年金融科技领域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的治理体系、取得的技术进步及金融领域应用实践,深入分析了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同时对金融科技行业类型、分布及典型企业进行
本书力图系统地分析清楚我国银行业空间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在理论方面,本书创造性地引入演化经济地理思想和方法,提出银行操作距离、银行功能距离两个核心变量,丰富了金融地理相关研究。基于演化视角,本书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银行分支机构的空间布局,并发现银行空间演化过程显著地影响着地方金融资源配置。在经济效应方面,本书分析了银行空间演化过程对地方产业演化和新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空间演化过程弱化了产业关联度在产业演化和新企业进入方面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社会效应方面,本书从区域内企业发展情况和城乡间
现代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对于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保障,完善的监管体系为市场经济的运行保驾护航,良好的法洽环境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个人征信作为整个征信体系的一部分,在社会信用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个人征信建设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到现在形成“国家+市场”的双轨制,市场化的道路仍在探索中。个人征信监管机制伴随个人征信业的发展而出现,个人征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