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和应对气候、疾病、贸易、发展、恐怖主义等众多全球性议题中的角色日益重要。随着其重要性的抬升,国际组织也成为学界和政策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从青年学子的视角去亲身观察、体验和思考国际组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可谓凤毛麟角。《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北京大学青年学子的思考》的主旨即在于探讨不同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角色及其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挑战。《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北京大学青年学子的思考》第一部分是对国际组织理论的思考,分别从官僚领导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外学者对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西方民主的反思。本书首先从价值、政体形式和治理方式三个层次讨论了民主的概念和内涵;随后,分析了民主概念的嬗变,民主在西方国家如何从“人民的统治”转变为“人民选举自己的统治者”,以及国外学者对民主意义异化的批评;论述了国外学者从制度弊端、社会恶果和治理失效三个角度对西式民主展开的反思;分析了部分西方国家垄断“民主”解释权、向世界强行输出西方民主模式的恶果。本书作者认为,民主并非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万灵药,西式民主既存在诸多缺陷,更不
本书尝试从北极治理的现状出发,梳理北极国家的政府结构与政党政治,分析主要政党的基本政策主张及对北极事务的政策立场,以期在解读北极国家北极战略文本的过程中,洞悉文本背后的政党因素。
本书围绕中国对外政策与中美关系、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传染病应对等热点议题组稿,收录了《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纵论党的对外工作一百年》《拜登的中国困境》《上海合作组织在创始成员国中的印象》《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应对思考》等十余篇文章。
本书收录了国内政党政治研究领域来自各大高校、研究所等30位专家学者对于“国外共产党及左翼政党的现状与趋势”及“有关国家政党政治的特点与成因”两个研究领域的23篇佳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世界政党政治研究的学术动向和前沿动态,是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研究所、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与世界政党”和“国外共产党现状与趋势”两次高端研讨会的智慧结晶。
作为福利具象化的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欧洲是福利国家制度的诞生地,在其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色和逻辑。本书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入手,运用管理哲学和制度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史论结合的方式,从多维的视角审视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系统梳理不同历史阶段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现实动因和理论成因,通过对欧洲不同类型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比较分析,挖掘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在社会历史领域和实践活动领域的深层价值,在审视欧洲福利国
齐尚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学院(原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制度与国际规范的理论研究、全球气候治理等方向研究。在《当代亚太》《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研究》等国际关系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本书内容定为四大板块。一是国家和地区的综述性研究, 对东南亚地区在内外纷扰中走向复苏、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新变局、日本国内政局变动及经济复苏情况。二是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变动和国际社会中的主要双边关系, 内容包括: 印度外交的新发展与走向、欧洲战略自主与美欧关系等。三是世界主要国家的转型研究, 包括大变局下俄罗斯能源战略转型、美国安全战略调整。四是全球治理相关内容, 包括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及治理、全球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趋势、全球治理下的国际移民问题。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比较系统地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分析印尼的专著。其作者群体包括了当前国内印度尼西亚研究领域的主要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学者,是国内印度尼西亚研究领域的一本综合性、代表性著作。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一带一路”国别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根据整个丛书的体例,包括基本国情、重大专题和双边关系三个部分。内容的相对全面性。即除了研究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经济成长、地域政治外,还要研究各个国家的中长期战略、产业结构、市场需求、投资政策、劳动政策、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