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过程监测是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的关键环节。本书应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一系列面向装配过程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并从装配体监测、装配操作监测和螺栓装配力/力矩监测三个方面开展系统介绍。全书共8章,详细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装配过程监测。第1、2章介绍了装配过程监测的基础知识;第3~7章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装配监测方法,包括像素点特征提取算法、语义分割技术和动作识别技术等;第8章总结全书内容,并进行展望。
本书以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矿山装备三大典型重大产品装配过程中配装照装、多装多试、等装被配、认知疲劳等典型工程问题为牵引,研究复杂产品装配全息质量监控与预测、装配工艺-性能关联分析与优化调控、装配线管控决策与数字孪生系统、装配过程物化设计及可视化技术等,并选择风扇转子装配、翼身对接调姿定位、截割推进机构装配等开展应用验证。
" 随着工业4.0时代技术的发展,标准化、大批量的同质化产品制造,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因此不断发展的个性化要求也将会改变生产过程。在大规模定制的需求下,矩阵式生产(Matrix Production)这一先进的制造加工理念应运而生,以此来满足产品的品类和型号越来越多且生产件数不断变化的要求。矩阵式生产建立在分门别类的标准化生产单元基础上,将任意数量的这类生产单元归置在一个网格上,通过可配置的生产单元,并借助AGV小车进行零件和工具的运输,来完成矩阵式生产,这一柔性化
本书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内容主要涵盖金属切削基础、金属切削机床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基础、机械加工件的振动与控制等,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将理论与实践更有机地结合,本书还增加了实例的内容。本书深入浅出,力求精练,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的多个主题,系统地介绍各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关键技术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等,主要内容包括: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先进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等。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先进理念。通过介绍现代制造系统的构成和体系结构,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相关的概念、理论、工艺、方法以及生产管理等知识。
本书共分为十个单元,主要包括机加工、钳工实习实训和机械加工工艺及装配两部分。机加工、钳工实习实训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属切削机床、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和钳工等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知识、机械加工误差与质量分析和机械装配基础等内容。
本书包括考虑认知负荷的工作研究2.0理论方法框架,制造系统信息场的概念、测度和应用,信息流价值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信息加工经济原则及其在法、环、测改善中的应用,任务复杂性测度方法,最后给出了同时应用动作经济原则和信息加工经济原则进行现场改善的案例。通过阅读本书可使读者掌握工业4.0时代生产现场信息问题的内涵与改善方法。本书可供从事生产现场改善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以及精益生产推进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背景,以数控机床为主要对象,围绕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调试、运行,将“理论知识+项目实践”有机结合,介绍了数字孪生驱动的新技术、新流程、新工艺,以“理实融合、专创融合”为主要特色,融入创新设计理念与方法、产品质量观念、工程意识等,培养能够胜任数字化、智能化设计与制造的创新型工程师。本书得到西门子公司资深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的支持,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及自动化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在研究设计单位、企业中从事制造装备开发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提出了同类制造资源网络共享与调度框架, 并重点针对网络制造资源的外部性、在线性和异址性三个方面的新特点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针对网络制造资源的外部性, 考虑了网络共享制造资源数量及其可用时间区间提前预知的情形, 构建了具有不可用时段的平行机调度模型, 设计了优化方法; 针对网络制造资源选择时带来的机器租用成本和机器数量变化, 结合现实中机器租用成本的常见定价方式, 分别研究了仅考虑固定成本、仅考虑可变成本, 以及同时考虑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约束的平行机调度问题; 针对网络制造资源
本书结合近年来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详细介绍了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优化算法和关键优化技术,并对优化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基于作者及其合著者多年来从事优化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从方案优化设计、拓扑优化设计、代理模型优化设计、多学科优化设计、可靠性优化设计和稳健优化设计等角度对优化设计技术进行阐述,代表了优化设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本书既可作为智能制造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材,也适合其它专业学生选修优化设计课程的教材。对于企业从事或关注产品设计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而言,此书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