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指导下,按新设立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和要求进行编写的。本书按照储能的“本体技术—集成技术—工程应用”思路进行阐述,依次介绍了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和储热等储能技术。这些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与特性各异,涉及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电气等多个专业的知识。考虑到本书主要面向储能技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者省略了若干高深的理论内容,侧重于对其中的基础原理和关键特性进行介绍,并穿插了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对这些储能技
内容提要本书共分9章,第1章对新能源及新能源材料进行了简述;从第2章开始分别介绍了储能技术与储能材料、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回收技术、锂硫电池及材料和锂硫电池性能提升策略、燃料电池(包括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盐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材料、金属空气电池及材料、太阳能电池及材料、超级电容器及材料,以及镍氢电池、核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地热能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本书可作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大量元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电力系统面临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大机组电厂和超高压乃至特高压电网的不断建设,使得电力系统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容量也愈来愈大。面对庞大而复杂的电力系统,《电力工程技术与新能源利用》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及其一次部分。 由于大规模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当今世界面临常规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和环境不断恶化的双重危机。节约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太
《新能源材料概论》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要求编写,内容包括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应用较为成熟的生物质能源材料、氢能材料、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材料概论》选材得当,立足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为学生学习新能源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扫描书中二维码可以拓展学习相关内容。
《“十四五”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第二版)》介绍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在介绍了能源的分类及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后,较详细地介绍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应用案例及发展前景,重点介绍各种新能源的发电技术;同时介绍了新能源与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关系,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的关系。 《“十四五”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第二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新能源相关专业师生的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第2版)》共9章分别介绍了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常见物理参数的测量技术和常用仪表,其中绪论和第1章讲述的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中着重介绍了测量的相关知识、测量误差概念,第2~8章分别介绍了力和压力测量、位移与液位测量、温度测量、转速与功率测量、振动与噪声测量、流速与流量测量、成分与微粒测量,第9章介绍了 新测量技术及其进展。每章后面都给出了思考题与习题,以便于读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第2版)》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同样可作为过程装备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太阳能、氢能、核能、化学电源、生物质能以及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可燃冰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包括技术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和发展趋势等。其中,太阳能技术主要介绍太阳能-热能交换技术、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太阳能-化学能转化技术。氢能技术包括氢的制取、氢的储存与输运、氢的应用、氢的安全性等内容。核能技术包括核电技术、核供热、核废物处理与核安全等内容。化学电源主要介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燃料电池、铝电池、储能电池。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能源、冶金、化学、化工、材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