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寯藻(1793—1866),山西寿阳人,为官嘉道咸同四朝,位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是晚清廉相、鸿儒。去世后获谥“文端”,入祀贤良祠,被誉为“三朝帝师”“同治中兴的先驱”,受到朝廷与民众的高度评价。他在朴学、文学、书法等方面卓有建树,被誉为“晚清四书家”之首。他的大量书法遗存富有深厚的传统人文底蕴,具有深刻的教化意义,有助于净化当前社会风气,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厚的思想支持。 本书对祁寯藻的书体选择、书法交往、书法馈赠、书法鉴藏、书法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晚清官僚书法
《中华碑帖精粹》定位于书法爱好者、初学者临习、鉴赏之用。有如下特点: 1. 16开,特种纸,彩色印刷。碑帖主流产品形制,适于最广大读者使用。 2.汇集名碑名帖,选用精良底本。 3.呈现作品包括序跋在内的完整样貌。 4.精心校勘释文,便于读者“读碑”“读帖”。 5.以中低价位吸引最广大消费者,使人人买得起用得起。 盒装推出后受到读者好评,现拟推出"中华碑帖精粹"系列盒装第四辑,共20种。 盒装第四辑20种: 1.溥儒小楷 2.赵之谦许氏说文叙 3.吴让之篆书宋武帝
本书介绍中国书法的基本常识,阐述中国汉字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因为汉字里有象形的因素以及特有的书写工具,帮助大家从本质上了解中国汉字成为艺术的缘由,跳出盲目练字的怪圈,按照书法的规律进行学习与探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房四宝、书法作品的格式和章法;毛笔楷书的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基本笔画、结构规律及学习方法;中性笔的执笔方法,中性笔楷书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特点和练习途径等知识,最后还附有毛笔书法和中性笔书法经典临摹范本,让学生直接在书中找到合适的法帖进行学习。本书可作为中学及大
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字元章,四十一岁前名黻,后改芾,号鹿门居士、襄阳漫仕、海岳外史等。祖籍太原,徙襄阳,世称“米襄阳”。中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礼部员外郎,故称“米南宫”。米芾以书法着称于世,尤长于行书、草书,苏轼称其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该书选印的《蜀素帖》《苕溪诗帖》,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均创作于元佑三年,作者时年三十八岁,是其中年书法的代表作。 《蜀素帖》,录诗八首,因书于蜀地所产本色绢上而得名。有乌丝
本书是专门为想学习和练习日语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学习者而量身定做的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采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日语单词或者有意思的联想方式, 让学习者轻松掌握平假名和片假名。本书开始首先列出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日语50音图, 包括每个假名的罗马发音, 随后会逐行进行讲解练习。平假名和片假名里面都有清音、浊音、半浊音和拗音的学习。首先列出该行假名, 然后讲解这些假名的发音规则以及这些假名所构成的单词, 随后就是假名及单词的临摹和书写练习。
《书法鉴赏(微课版)》是带你走入书法殿堂,学习如何鉴赏书法,从而领悟书法艺术美的一本书。它既站在美学的角度阐明“书法是什么”“书法为什么是一门艺术”,又从通识教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书法在书体上的演变、在书风上的发展,并分析了这种演变与发展的深层社会历史原因。《书法鉴赏(微课版)》共分为五章:导论、书体的演变、书风的发展、书法形式的鉴赏、经典作品赏析,从“识形、赏质、寄情”三个维度讲述了如何鉴赏书法,强化了“书法鉴赏”作为高校普及美育课程的育人导向,发掘了历代经典书法的美育价值,实现了课程思政的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书法遗存丰富多元,其中珍贵的历代墓志更以书、刻、文兼美成为研究**;虽隐于幽冥,墓志却因其“补史之缺,订史之讹,证史之变”的独特性成为一座丰富的地下档案馆,具备极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遮蔽与再生——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书法遗存研究之一》为针对西安交通大学钟明善教授捐赠、校博物馆收藏墓志及其书法艺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合集,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书法系师生20人撰写,研究范围上至北魏、下至五代,共涉及墓志遗存27件(其中北魏墓志6方、隋代墓志3方、唐代墓志17方、五
本套书精选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名碑名帖,其中既有经典碑刻,也有传世墨迹法帖,并按楷书、隶书、草书、篆书、行书等不同书体进行分类编排,单独成册,图文并茂。本册为汉隶名品《礼器碑》,现藏于曲阜孔庙,其书法笔画瘦劲,结体紧密,风格质朴醇厚,是东汉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篆书卷》从篆书的历史演变、传统审美原则、笔法与结字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理论结合实际,对篆书学习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行书卷》遵循行书的发展规律和传统审美原则,从行书的历史演变、笔法与结字技巧、临帖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深入浅出,对行书学习有较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