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沙漠化逆转的典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遥感和GIS技术、野外调查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取基础研究数据,综合分析了生态政策实施过程中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所受干扰的空间分布、强度和连通度;评价了农户对生态政策实施的适应性感知、适应策略和影响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综合生态、社会和政策子系统,评价了生态政策的影响下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情况,并通过调整生态补偿标准分析了未来沙漠化逆转区恢复力变化趋势。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是关于长江中游自然通江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的研究专著。《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系统揭示了近60年长江与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湖关系变化规律、阶段特征及其机制,阐明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明确了江湖关系变化对通江湖泊水文情势与干旱事件、湖泊水环境演变与富营养化风险、湖泊水域与洲滩湿地生态演替及候鸟栖息地生境的影响程度,定量评估了近30年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健康
《华东地区丹霞地貌特征调查与研究》是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13FY111900)华东区丹霞地貌调查研究的总结,主要是对华东地区江西龙虎山和龟峰、福建武夷山和泰宁、浙江江郎山5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和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五省其他共计45处包括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公园等开展的丹霞地貌、构造、岩性、植被、自然生态与文物保护现状的基础调查和岩体采样后的岩性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岩体抗压试验、
全球环境基金增强大兴安岭地区保护地网络的有效管理项目自2013年9月启动,围绕推进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增强保护地网络的管理有效性以及开展项目点层面的保护管理示范等开展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索和时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为了该项目的做法、成效与经验,促进项目成果在全国示范和推广,专门出版本书。本书的作者都是直接参与或指导项目实施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他们根据自身项
一是考察鄱阳湖湿地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湖泊生态、湖泊水文动态变化规律;二是考察江(长江)湖(鄱阳湖及五河)生态-水文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以及湖体核心区环境质量,包括入湖主要污染物及污染分担率、污染物入湖途径、内源污染情况、以及水质变化趋势;三是考察鄱阳湖滨湖区(五河七口以下)环境状况,区域污染及其直接排放入湖状况,区域污染排放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四是考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人口和城镇化的容量与空间分布考、生态空间、生态廊道建设;五是整合各行业已有数据成果
《景观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上篇理论篇、下篇实践篇。上篇内容为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章对景观文化的概念体系做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则从可持续发展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理论三方面介绍了景观文化的基础理论;第三章论述了与景观文化相关的一些学科。下篇内容为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探讨了城市景观文化、建筑景观文化、道路景观文化和旅游景观文化,并从多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了景观文化的设计与营造。
基于中国数字地貌类型、遥感影像、DEM、ICESat、地质、土地利用、气象和水资源等多源数据,本书深入研究了新疆地貌特征、地貌格局及其效应。在新疆地貌特征上,分析了新疆地貌的形成条件与演化机制,从形态特征、地貌成因和图谱结构三方面分析了新疆地貌的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新疆数字地貌类型研究了新疆地貌的区划方法,并划分为地貌区、地貌亚区和地貌小区3个等级。在新疆地貌空间分布格局方面,分析了新疆主要盆地和各大山地的地貌格局、区域地貌差异性、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在新疆地貌效应的研究上,以赛里木湖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