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风沙边界层的气流特征以及沙粒对气流的影响,介绍了风的野外和风洞观测仪器及其原理,以及风湍流、风廓线的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方法;描述了沙粒起动假说、沙粒运动基本形式和风沙传输动力学过程,介绍了沙粒轨迹、碰撞起跳过程、输沙率、风沙流结构等测量方法和风沙流数值模拟方法;阐述了风蚀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原理,介绍了风蚀因子和风蚀速率的野外观测、风洞模拟和模型模拟方法,以及土壤风蚀监测与评价方法。最后以青藏高原沙漠化为例,介绍了沙漠化调查与监测方法。
漓江流域作为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对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的分布现状、景观时空演化、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最后对喀斯特景观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为探索典型脆弱区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模式提供科学支持,并对推动桂林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地方实践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本书重点介绍重磁电岩石物性测量方法、物性与地质关系、三大克拉通盆地重磁电物性建模及应用。全书以重磁电物性测量与建模方法及近年来在复电阻率测量、激电建模与储层参数预测方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及周边采集的沉积地层、火成岩及基底的岩样的测试与分析,对前寒武系古老地层重磁电物性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三大盆地自太古宙以来的重磁电物性与地层关系模型,给出全盆地典型的物性界面分布,为重磁电勘探方法研究提供岩石物理基础。此外,本书还介绍基于岩样激电参数的渗透率预测方法,通过
《北户录》三卷,(唐)段公路撰、(唐)崔龟图注,明文始堂抄本。段公路约唐咸通十二年从茂名归南海时所作,记载岭南风土,颇为赅备,尤详于地方物产,其征引亦极博洽。是书为作者亲自南游五岭间采撷民间风土、习俗、歌谣、哀乐等而作。此书总五十二条,细数其名物则不
本书选取沙漠化逆转的典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遥感和GIS技术、野外调查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取基础研究数据,综合分析了生态政策实施过程中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所受干扰的空间分布、强度和连通度;评价了农户对生态政策实施的适应性感知、适应策略和影响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综合生态、社会和政策子系统,评价了生态政策的影响下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情况,并通过调整生态补偿标准分析了未来沙漠化逆转区恢复力变化趋势。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是关于长江中游自然通江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的研究专著。《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系统揭示了近60年长江与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湖关系变化规律、阶段特征及其机制,阐明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明确了江湖关系变化对通江湖泊水文情势与干旱事件、湖泊水环境演变与富营养化风险、湖泊水域与洲滩湿地生态演替及候鸟栖息地生境的影响程度,定量评估了近30年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健康
本书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荒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生物对特别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等。
《华东地区丹霞地貌特征调查与研究》是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13FY111900)华东区丹霞地貌调查研究的总结,主要是对华东地区江西龙虎山和龟峰、福建武夷山和泰宁、浙江江郎山5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和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五省其他共计45处包括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公园等开展的丹霞地貌、构造、岩性、植被、自然生态与文物保护现状的基础调查和岩体采样后的岩性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岩体抗压试验、
全球环境基金增强大兴安岭地区保护地网络的有效管理项目自2013年9月启动,围绕推进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增强保护地网络的管理有效性以及开展项目点层面的保护管理示范等开展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索和时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为了该项目的做法、成效与经验,促进项目成果在全国示范和推广,专门出版本书。本书的作者都是直接参与或指导项目实施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他们根据自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