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由《老子“道化冲和”的生命哲学理趣》《〈道德经〉生命哲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朱子与王阳明的“良知”说合论》《理性引导激情--尼采生命哲学的柏拉图式批判》等十余篇论文组成。围绕生命哲学主题, 分别从儒家生命伦理、老子哲学思想以及现当代生命哲学等视角展开研究。如《老子“道化冲和”的生命哲学理趣》认为, 老子以“教父”的规格论说“强梁者”, 通过反面教训, 彰显了“谦逊、守柔”的生命哲学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对于个体生存而言具有教训意义, 而且对于社会关系的协调来讲也具有独到的指导意义;
为纪念中山大学哲学系已故著名哲学家朱谦之先生,弘扬其学贯中西的学术精神,中大哲学系创办“中大谦之论丛”,论丛主要收录国内外学者对于著名哲学家以及重要哲学论题的研究性论文。《现象学视域中的东西方心性思想研究》以心性问题为主题,以现象学为研究视角,收集了19篇专题文章。其中,包括9位中国学者的11篇论文:陈立胜讨论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哲学的4篇论文。中国台湾学者李明辉1篇论文《再论牟宗三先生对孟子心性论的诠释》。上海古籍出版社刘海滨1篇论文《 “致”良知与“信”良知——良知教的实修方法及
对资本主义的考察和分析,一直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学科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欧美左翼学者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在对早期批判思潮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欧美左翼学者围绕全球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逆全球化三个主题展开的批判。从欧美左翼学者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进中,本书试图探析这一批判理论所具有的价值与局限,探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何处去。
本书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开创之作,阿多诺于1944年在在美国流亡期间开始写作本书,并于1949年完成,1951年出版。
源于作者自身“受损的生活”(他是被法西斯主义迫害流亡的知识分子之一),阿多诺以一种独特而具有发散性的文字,展示了日常行为中最微小的变化与20世纪最灾难性的事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美好、诚实的生活不再可能,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不人道的社会”。通过敏锐的社会观察,阿多诺提供了他对从日常经验到晚期工业社会种种现象丰富的思想批判。
巴黎,1933年。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就这样,20世纪影响zuiguang泛也zuishen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CharlesAymardSartre,1905-1980)创作的一部哲学书籍。其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对存在的探索(导言);虚无的起源;自为的存在;我和他人;拥有、作为和存在。这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经历了现代性的近3个世纪的构建过程之后,如今批判的锋芒转向了现代性本身。类似的问题重行开始。社会规范的基础来自何处?现代性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的根据何在?假如以“主体性”作为客体的价值之源,意义之源是错误的,那么主客体之间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