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我们的全球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一个多元与多重文明的世界》《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等文章,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进行跨学科融合,探讨了文明的对话、变化的世界、共同的挑战、大学的责任四大主题,并形成三张学术名片,即北京大学引领全球大学交流合作网络构建的“国际学术名片”、北京市引领国际化都市建设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名片”,以及中国引领全球文明倡议的“文明互鉴名片”。
本书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出版研究深入、创新程度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论文, 以突出对优秀青年学者的科研支持, 对他们优秀研究成果的鼓励与传播。本书邀请2021年度获得该项目资助的作者撰写每篇约5000字的研究成果概要, 并将这些概要按照一定学科顺序编排成集, 一方面记录这些研究成果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另一方面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索引, 为今后不断积累和总结相关研究和项目提供借鉴。
本书为一册人生与学术散记,记录了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哲生三十余年来在历史学上求学与研究的人生历程。卷一缅怀湖南和北京求学与从教路上的师友情谊;卷二卷三回到作者的思想史研究领域,对清末民初的近代思想大家进行评介;卷四卷五则与湖湘故地和俊才相关,记录了作者对两湖人物的研究以及与岳麓书社的因缘。全书文字朴实精炼,又不失厚重学养,集学术性和文学性于一身,反映了一代学人的人生际遇与学术追求,富有记录价值与启发意义。
行走,总是流动的,也是改变的;学人是一辈子在行走的,行走是在大地上的;燕子是季节性迁徙的,迁徙是飞越时空的:是谓《学术志:田野、星空与飞燕》。顾名思义,本书既是笔者关于专业学术的历史书写,也是笔者关于从事专业学术活动的智识书写,由《田野集》《星空集》《飞燕集》三部分构成。《田野集》是笔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荷兰、英国、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长期从事田野调查的系列札记;《星空集》是中文序言、书评、寄语与致辞;《飞燕集》则是笔者离开燕园、加盟华园后创作的赋能与**的新诗。本书为笔者同时出版的《学人记:
主编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侃平生最疾学者慕浮名而弃实学,迟迟不轻著书,由于早逝,故其鸿篇巨著未及撰成。所治文字、声韵、训话之学,多有创见,自成一家。所治经学,以汉注、唐疏为主,然亦不慢宋儒,尝言《四书集注》文字精洁,迥非清儒所能及。他以音韵、文字作为训诂之工具,使三者成为不可分割之整体。尤其是对《说文》研究,极为精湛,写心得批语达数十万言;对历代名家诗、文、词,如《文选》、杜诗、李义山诗、北宋诸家词均有深入研究;对古代散文、骈体、古近体诗、词均亦颇擅长。其重要著述有《音略
本书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编,主要刊登 外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涵盖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社会科学、人类学、哲学等,并为 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开设专栏,旨在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水平,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和传播提供一个重要途径。
丁邦海又一部专著《刻瓷艺术创作与技法研究》一书,于2022年1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继2013年专著《中国刻瓷艺术》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展现了他近年来经过不断深入探索,在刻瓷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又一研究成果。《刻瓷艺术创作与技法研究》是作者根据多年的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成果,历时两年时间编写而成的。这部专著填补了刻瓷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部分空白,本书约62000字,配图500余幅。全书共分五章
本书为“刘诗白选集”丛书的第七卷《转轨期经济运行研究》。收录论文24篇、节选著作2部,主要经济研究转型期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在本书中,刘诗白先生对转型期的通货膨胀、市场疲软、紧缩调整时期的财政机制、就业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之策,他认为启动有效需求、启动社会投资等策略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对过剩经济、过剩运行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是刘诗白先生针对转轨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的重要分析,其提出的多个设想与建议对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