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张永健老师根据多年研习法经济学的经验,专门为法科学生撰写的一本讲述方法论的入门图书。该书通过二十讲的形式,从‘”何为法经济学”谈起,按照“入门”“进阶”的篇章安排,系统阐述了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对法教义学的作用和局限性也进行了阐述。本书用讲义的形式,力求内容生动,篇幅适中,并且加入了超过30则法经济分析小故事,以小喻大,由作者的学习历程,说明在学术路上攀登高峰的态度与方法,从而给读者带来轻松且立体的学习体验。
容隐是指庇护亲属的犯罪行为,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这种因私废公的行为被确定为法律权利,若在主张个人权利为国家权力之本的近代社会,尚属正常,但出现于强调君权至上的中国古代,则显得有些超前,不合时宜。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设立容隐制度的目的何在?社会文化与国家司法是否做好了真正接受这一制度的准备?容隐行为的正当性是否会被真正认可?容隐权究竟只是法条层面上的虚拟权利还是有司法保障的实际权利?本书依据法典及其他文献的记载,以清代为例广泛搜集75条生动的案例,通过对容隐制度发展轨迹和司法实践的梳理
本书为作者的学术论著集。主题涉及法哲学和法律论证理论,围绕法哲学展开概念之辨,就法学的问题立场进行分梳,评述法哲学巨擘的思想与方法,探索中外法理学的发展样态及趋向。本次结集,在原有六篇论文的基础上新增近来撰写的六篇文字。前六篇偏向对法哲学/法理学发展的宏观梳理,后六篇论著尝试综合评价所选法哲学家个人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一篇译介德国当代法哲学理论及著作,是国内篇详细评介德国当代法哲学进展的论文,具有重要的学术贡献。
本书对于法律社会学这一交叉学科而言, 《法律与社会》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围绕法律与社会这一逻辑线索, 系统、全面地阐释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呈现了用以解释法律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理论视角和社会学研究方法, 对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做了丰富、均衡、综合的分析。第12版当中囊括了最新的时事和前沿研究, 阐述了在当今时代, 法律与社会之间是如何互相塑造和彼此影响的, 对许多数据和案例进行了更新, 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
本书被称为日本法思想史教科书的“决定版”,第一版出版于1988年,迄今为止已重印20余次,本书译自有斐阁2019年版。 该书是以近代之后世界各国思想家、法学家为中心,对从古希腊到全球化时代的思想家、法学家进行全景式评介、通俗化解说的法思想通史。在内容上,本书以西洋法思想史为主,兼及东亚的法律文化与伊斯兰法,力图接近所谓“全球历史”这种法思想史的未来姿态。在结构上,该书摈弃同类著作中常见的对思想家、法学家进行目录式堆砌的模式,以法思想产生的时间为基本行文顺序,同时展现思想家、法学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
本书是美国著名法学家、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的作品集,由编译者从卷帙浩繁的材料中精选出来的66篇文字组成。 书中收录的文章既包括霍姆斯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诸多论文、书评、学术评论,也涉及他在各种公共场合发表的演讲、致辞、悼文及序言等。在某种意义上,整部书稿囊括并蕴涵了作者七十年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与波澜壮阔的思想历程。 从内容上看,书中包含了诸如“法典与法律编制”“对罗马法的误读”“法律的职业”“法学院的功用”“法律的道路”以及“自然法”等在英美法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以及享誉世界的经典演讲;
《交叉学科研究法律如何应对新技术挑战》,主旨是法律如何应对新技术之挑战,是指法学与医学、法学与科技(人工智能)、法学与伦理学等交叉,法学(法律)在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中的法律关系如何调整、如何处置的问题。书稿作者从以上研究视角,采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述,给读者(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学术营养,是一部交叉研究方面水平较高的著作。第一卷主要涉及是法学与医学、伦理学的交叉研究,包括学术争鸣域外专论及案例研究三个部分。书稿有关于目前新冠疫情期间大数据背景下的风险防控法律制度研究,有《民法典》
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无处不在的算法和蓬勃涌现的新技术不仅是法律规制的对象,也被用作规制工具治理和塑造着人类自身。《法律3.0:规则、规制和技术》通过将技术问题摆在法律思考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法律3.0的概念利用技术方案而不是法律规则来实现规制目标。与秉持融贯主义思路的法律1.0和秉持规制工具主义思路的法律2.0相比,采取技术主义思路的法律3.0通过对产品、流程、空间乃至人的设计而完美预防了问题的出现。这在极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实效的同时,也对传统法律规则和法律推理方式提出挑战,引发人们对伦理
本书共分7个部分,内容包括: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历史发展探究、法学教育的价值分析、中国法学教学模式现状研究、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改革、中国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革新、中国法学教学实践模式的展望研究。
这部小书的时间跨度涵盖了从第六世纪到第二十世纪这一时期,它并非为了对私法的本质做出分析,而仅仅是一部外部史。这本书阐明了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立法者、法学家和法官,谁塑造了这样一部外部史以及他们竭力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法律文本。本书中,法律规范本身仅仅被偶尔地论及,这样做是为了举例说明那些影响事件过程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