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女作家盛林与丈夫菲里普参加了一个摩托车团, 队友来自八个不同的国家。盛林和骑手们一起骑越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炎热、最宽阔、最危险的卡拉哈里沙漠。他们途经了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国家。作者在冒险中经受了炎热、干燥、颠簸、土匪、野兽等挑战, 还有身体极限、生死的挑战, 以及意志、毅力、信心的考验, 也见识了奇异的沙漠风光, 目睹、体验了当地人古老、淳朴并且独特的生活方式。
《远行记》精选季羡林所写与旅游相关的经典散文作品,涵括国内、欧洲及亚洲诸多自然及人文风景胜地。在季老笔下,有敦煌壁画之精美、黄山之奇绝、蓬莱阁之缥缈、延边活鱼宴之动人心魄,更有德里、孟买、仰光等城市的异域风情,以及欧洲的独特味道。经由文字之眼,可与季老畅游世界,体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养猫记》一书收入了季羡林写动物、植物以及雨雾自然现象等的散文,其中包含名篇《夹竹桃》《马缨花》《清塘荷韵》等。通过季老生动的笔触,可以看到季老与爱猫之间互动的细节,季老在家中老狗身上所赋予的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更可见丝瓜、荷花等所蕴含的奇妙且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季老笔下万物皆有灵,皆可入怀和入笔的细腻情怀。
这是作家周生祥继出版《跨界》《天候》等长篇小说和生态散文集系列五卷本之《润物》后又一部生态散文集。《润声》是作者从近些年作品中精选的100个小故事,以作者居住的小区为背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生活在这里的香樟、银杏、枫香、沙朴、桂花等植物之间发生的趣味盎然的故事,植物能讲故事、猜谜语、做奥数、玩游戏。将植物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树立了众多个性鲜明的植物形象。本书从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为切入口,以小见大观照社会现实,以贴近生活的立场,深描生态环保建设的变迁、新农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三十年来的100余篇文章,内容分为绽放生命、学习路上、四季风雨、杏坛清风、故乡情深、旅行小记、子芽要:快评、情韵依依、相见恨晚、磅大地、汉语之美、史可鉴心等十二个部分,收录了作者近三十年创作的散文随笔一百余篇,表达了作者深挚的家国情怀、教育情思,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文学的感悟等。
本书为陈茗屋先生的谈印散文, 皆曾刊登于《新民晚报》。陈茗屋先生以书法、篆刻闻名, 但文章功底亦了得。他的散文含蓄蕴藉, 充满人情味, 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回顾以篆刻为中介的社会交往, 讲述与方去疾、钱君匋、叶璐渊、陈巨来、童衍方等多位大家的交游往事, 以印章或印谱为探讨媒介, 既分析篆刻形式结构特色, 更呈现篆刻在社会生活中的多种面貌。2016年我社曾出版其首部散文集《苦茗闲话》, 收录散文八十二篇, 此为续集, 收录其近五年发表于《新民晚报》的六十余篇专栏文章。
本书为青浦区文联主席曹伟明的个人散文集,共包含文章数十篇,由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赵丽宏为本书作序。
该书稿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共分五辑。这些散文源于生活,接纳地气,散发着江南的灵气,浸润着江南的文气,既有诗情又有哲思,是江南人生活方式、乡愁乡恋乡情的展现,江南绿水青山生态的赞美,是一幅江南如此多娇、具有厚重底色、丰富水色的灵动长卷,希望给读者带来别具风采、入心走心的审美享受。以散文形式描绘了以上海及其周边地方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作者结合其自身的成长
本书为余华的经典散文集,包含对往事的追忆、对文学和音乐的感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深思,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进行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而这些又共同累积成余华厚重的文学创作基底,激荡出蜚声中外的小说名作。余华的散文风格和他的小说截然相反,跟随他的文字走进他的日常生活,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阅读与创作的过程,探寻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能看到一个幽默平和的余华。他谈到与父亲、与儿子的相处,让人笑出声来。这是他今天成为一个文坛“段子手”的根基。
书稿收录了作者收集整理演绎的32位淳安历史人物。通过人物描写映射出淳安县的文化风情。淳安的文化也好,文脉也罢,核心因素是人物,是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轨迹,这些人物的活动轨迹反映了不同年代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淳安历史的32张面孔》一书写的就是远至唐代近至民国,淳安各个历史时期的32个最能代表淳安文化的历史人物。从历史文化、特色风情进一步宣传推介淳安县,提升淳安县文化自信,具有广泛的地方特色文化普及教育价值。
本书是“老城记”系列丛书之一,是一部反映现代成都城市风貌的散文集,收录了李劼人、老舍、张恨水等十余位现代文化名家所作优美近四十篇。全书按内容分辑,分别为“天府印象”“浮生半日”“川游杂记”“蓉城史话”等,重点呈现了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名人轶事、百姓生活、文化特征等,是我们了解20世纪成都历史风貌的有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