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宦乡日记及笔记,宦乡子女、朋友及同事的口述及回忆文章,相关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写就的,内容丰富翔实,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宦乡这位饱经民族忧患和在以救国图强为己任的人生经历中淬炼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同时也对了解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宦乡(1909~1989),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任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前线日报》总编辑;抗战胜利后,1947年任上海《文汇报》副主
2017年,李慕真已经是93岁的老人了,依然思路敏捷,对往事记忆犹新。她的一生,记载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她亲眼目睹和经历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内战、救国学生运动、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三反五反”“反右倾运动”、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直到打倒了四人帮、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等历史阶段。就在这风风雨雨里,她从一个乡村女孩成长为一名新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家,而且科研成果累累。她沧桑的一生,是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真实写照。她十分感慨一生的多风多雨
元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较之其它其他王朝都拥有更多的包容性与多样性。正因如此,以人物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元朝政治、文化发展的特色以及多族士人圈的形成与互动,成为元史学界历来关注的重点。危素(1303-~1372),字太朴,号云林,是十四14世纪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元明鼎革之际重要的政治人物。本书主要收录了危素的家世与早年经历、危素在元明两代的政治活动、危素的社会交往、危素在文史与书学方面的成就几个部分。
身前敌,打响南昌枪;“九月来信”,支持领导工农红军;从万隆到亚非拉,和平共处影响世界;杀伐决断,铲除党危险的特务;组织《东方红》汇演,与文艺工作者酬唱相和;西花厅里的海棠花,见证恩来与小“只羡鸳鸯”的幸福爱情…… 的一生,既有投身革命、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抱负,又有相忍为党、甘居幕后的默默奉献;他不仅在军事斗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在更显诡谲的谍战中,杀伐决断、手操胜券,富有远见的领导开创了无线电侦查事业;他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在经
本书是汪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发表的文章和相关文章的结集,主要分为汪篯先生的学生、晚辈对其生平、与其交往的回忆,对汪篯学术成就和研究特点的评述,汪篯先生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其中对汪篯的回忆和学术的评述提供了许多以往不为人知的关于汪篯先生的资料,为建构新中国学术史保留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此外本书收录的学术论文来自国内唐史学界不同年龄段的学者,讨论问题涉及唐代历史的几乎所有面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唐廷枢研究》是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以唐廷枢为代表的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影响和突出贡献的人物群体,香山(包括珠海、中山、澳门、上海等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历史地理,澳门与香山历史文化,澳门、香山与中国近代化等为主要研究领域。目的是研究历史,服务现实,深入挖掘唐廷枢等近代历史人物的宝贵精神遗产,为国家建构与发展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书是第1辑,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唐廷枢以及与唐廷枢相关的近代中国人物。
孙立人是国民革命军中具备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和高超的军事作战指挥水平的将领,并拥有崇高的国际声望,是一名与众不同的优秀将领,也是国民革命军当中极少数能从美国军校毕业的高阶将领。本书用了九章的篇幅向读者介绍了孙立人不平凡的一生。作品史料真实确凿,文笔细腻生动,情节描述详细具体,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郭沫若研究》为郭沫若纪念馆主办的集刊。本书为总第15辑。全刊以郭沫若及其创作研究为主线,分为郭沫若与新中国、文学研究、史学研究、生平思想、翻译研究、海外研究、史料辨证、文献辑佚八个板块,涉及郭沫若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及变化、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思考,《屈原》演出的舞台美学与文化政治,郭沫若忠义观念的家族原型,以及若干珍贵史料的辨证辑佚等。
《国士无双伍连德》是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伍连德的生平传记。伍连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国士无双伍连德》以详尽的篇幅讲述了伍连德东北抗击鼠疫的过程,涉及到科学、政府和外交等各个领域,对整个防控的技术细节和社会机制进行了复原。情节惊心动魄,读来荡气回肠。 《国士无双伍连德》也是一部缩减的中国防疫史。伍连德作为中国现代防疫先驱人,山西、内蒙、上海……哪里出现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