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基底,以计算机数据处理为导向,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等问题展开论述。首先介绍计算机的概况,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来引导读者;其次介绍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以及相关的技术;再次对计算机数据处理进行了介绍;最后论述了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有关的技术,包括程序设计技术、数据排序、数据查找与检索、数据处理系统开发等。
本书是基于华为eNSP 模拟仿真环境编写的防火墙项目化教程。本书共12 个项目,包括防火墙基础知识、防火墙登录方式、防火墙安全策略、防火墙源NAT 策略、防火墙NAT server 策略、双向NAT 、双机热备——主备模式、双机热备——负载分担模式、GRE-VPN、L2TP-VPN、IPSec-VPN 和GRE over IPSec VPN。本书通俗易懂,可操作性较强,可作为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华为HCIA-Security 或HCIP-Security 的培
“零信任”(Zero Trust),这一安全行业内的热词正在迅速从“营销”概念向务实转变,从安全范式向落地实践过渡,并在逐渐验证面对新安全威胁时其有效性和前瞻性。本书首先介绍零信任的起源、概念,其次介绍零信任的关键技术及框架,接着列举部分零信任的实践应用,最后对零信任进行总结和展望。另外,本书还对零信任的一些行业应用案例进行梳理,以期对计划实施零信任的企业单位及安全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安全行业没有“银弹”,零信任也不例外。零信任仍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落地过
组织为何需要零信任以及如何实施零信任 在《零信任计划》一书中,著名的首席信息安全官乔治·芬尼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逐步指南,帮助组织实施有效而实用的零信任安全策略。本书以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编写,讲述了迪伦的故事,他是一家公司的新任IT主管,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公司就遭遇勒索软件攻击。 读者将学习约翰·金德瓦格的关于零信任实施的五步方法论,了解四个关键的零信任设计原则,并理解如何将这个框架与组织的运营和商业需求相匹配。 作者解释了如何预防数据泄露,以及如何在发生泄露时**限度地
本书共31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unidbg的基本使用和操作,包括工作环境的准备、简单补环境、Hook和Patch的方法等。第二部分对unidbg的原理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第三部分通过实战案例讲解了unidbg在生产环境中的使用,包括如I/O重定向、Debugger自吐等。第四部分介绍了环境变量检测、JNI层常见函数处理等,对常规检测进行了总结。
本书基于安全工具SafeTool-51testing和靶机系统WebGoat系统地介绍了安全测试的相关知识。本书以OWASP的靶机系统WebGoat为例系统讲解主流漏洞的测试方法;基于安全工具SafeTool-51testing,结合代码详细讲述了如何解决靶机系统上的漏洞验证问题。同时,本书也对网络上普遍存在的网络攻击和安全测试工具进行了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内容,并给出不同场景下的实战案例,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相关措施,掌握实用的应急响应技能和策略。本书共7章,先从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相关的法律法规、事件分级和分类入手,然后介绍日志分析、流量分析、威胁情报分析和攻击溯源技术等基础技术,随后展示常见操作系统下的应急响应技术和应急响应分析高阶技术(如内存取证技术和样本分析技术),接着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事件(例如DDoS攻击、勒索病毒)分享应急响应策略和技巧,之后介绍常见应用组件应急响应
本书是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新型活页教材。 本书结合信息安全运维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构建了 9 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有搭建训练靶机、安装虚拟系统、进行远程管理、查处恶意代码、配置防火墙、配置计算机系统安全、进行信息收集、进行网络扫描、进行计算机取证等,以工作表单形式呈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内容。本书以实际工作场景为模板,以工作表单的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工作过程中,熟悉运维工作的相关内容,掌握运维网络安全基本技能。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
本书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在网络及其应用的协同智能管控中的主要实践范式。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介绍网络资源管控模式的发展,分析网络及其应用的协同决策方法需要解决的两类问题及其挑战,以及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概述了深度学习在网络资源管控中的已有工作。第2章针对DASH业务视频码率调整和带宽资源分配联合优化问题,介绍一种利用深度学习和监督学习框架的快速求解方案。第3章针对移动边缘计算场景中任务卸载和计算资源分配联合优化问题,介绍两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监督学习的快速求解方案。第4章
本书主要介绍了 SD-WAN 的发展过程以及源于 SD-WAN 的云联接的特征与内涵,并详细阐述了云联接在金融、商贸、工业、政府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帮助读者对 SD-WAN 与云联接有更直观的认识。本书后半部分阐述了 SD-WAN 与安全以及人工智能的结合,并将视角投向未来,探索了 SD-WAN 未来的广阔增长空间。本书内容通俗易懂,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能够帮助读者了解适合采用 SD-WAN 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和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