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技术向产业转移的实践中,大学与产业主体间的合作默契缺乏已成为技术转移效率的重要阻滞因素,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本书基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相关理论,采用网络惯例的新视角,分析了学者在技术转移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大学衍生企业基于学术创生背景向产业网络嵌入的创新发展模式。并借助相关案例,解释了大学技术转移进程中,个体、组织层面要素的“双刃剑”效应,提出了可行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博士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塑造和优化是保证和提高专业博士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书基于对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理念与系统的分析,综合比较了中外专业博士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历程,在对我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的路径。
本书共分六章,分别阐述了领导力的内涵、大学生领导力的本质特征与构成要素、影响大学生领导力的关键要素、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理论基础、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资源与路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当代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实践探究。
本书作者从理工科教授的视角,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以及管理服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对大学进行全方面的解读:首先使大家了解大学的来龙去脉,大学从最初的简单形式逐渐演化到今天的复杂大学,经历了多次改革;其次使大家了解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此外作者还详细解读了同学们为什么会在大学遇到思想难题,为什么无法融入大学生活,无法利用大学的丰富资源。
本书共七章, 主要内容包括: 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工作重点、班级初建和军训工作的技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培养、贫困生的指导与帮助、宿舍建设、大学生实习等方面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辅导员政策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政策视角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著作。 本书基于高校辅导员相关政策发展,从治理视域和政策要素着手,围绕高校辅导员政策的历史脉络、政策设计、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基本内容、主要载体、运行机制、领导体制、质量评估、未来展望十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演变和发展
本书收录多篇东北大学“学习报国”青年宣讲团精彩宣讲稿, 讲述东北大学“学习报国”青年宣讲团以青春之声讲好中国故事的青春故事。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项基本战略,但目前来看,我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尚未寻找到有效的协同方式来实现对传统合作创新的突破。现有研究从信任、公平、共生、参与意愿的视角对协同内涵进行的探索缺少对协同内涵的深度解析。
本书采用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对地方高校发展中质量保障的理论问题予以深入阐述,并介绍和借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又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个案,阐明地方高校如何在明确学校定位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有本校特色的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本书先从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入手,介绍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管理,接着详细地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过程、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构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构建以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最后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