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王立创作的一部文学随笔集,对所涉猎的中外小说、网络小说予以述评,融入自己的感悟与感想,力求在阅读中有自己独到的解读与精细的把握。全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为外国小说评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为中国小说评论,第四卷则是网络小说评论,整部图书汇集了作者从上世纪末至今创作的70多篇读书随笔心得,评论视角独特,文字功底深厚,涉及文学作品广泛,对引导民众广泛阅读各类小说作品、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他是医学肄业生
他是金石学家、博物学家
他是服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
他是到坟地摆拍的大学教授
他是恋爱中的小白象
……
他是别样的有血有肉的人间鲁迅
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姜异新鲁迅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向我们描绘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外的私人阅读语境中的别样的鲁迅形象,既有经典作品解读,也有关于鲁迅一生的别开生面的透视,更有对鲁
本书内容包括:今朝花树下、永定门北望、中轴线遐思、正阳门下一少年、在西山,想起万春亭六度毗邻中轴线、龙年天坛、天坛育儿记、北京的诚实、一线文脉天地心、烟火大栅栏、生命里那根中轴线、听讲座读中轴、中轴线上的繁华往事等。
《品宋录》是著名作家、文史学者李洁非先生从多个角度深度探析宋代历史、文化的新著。全书以品字挈宋,共十二篇,凡十品。依次为:南渡是非三篇;宋画、纸币、武力、精神思想、庶民文化、政体、司法与茶兴各一篇;终末收于《揽宋》篇,揽宋全貌,重点巡其城市、商业、生活方式、科技、文艺、权力监督约束等。作者李洁非先生本行是文学,插足旧史,角度手法自有别于专业史学工作者。当下正经史学论文专著,语态趋同,文体少别;而《品宋录》写史婉转辞意,笔墨雅致,方便读者从中品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本书是一部文化散文集,包括《孔子之仁》《君子不急断》等篇,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孔子思想的解读与时俱进,语言通俗而生动,且旁征博引,创造性地挖掘孔子思想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思考,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收录散文作品100篇,分为古韵跫音、人性杂说、书香静气、烟雨核桃山四个部分,主要记录作者的旅途见闻、生活感悟和读书心得,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充满温情的生活的热爱,对静心读书、勤于思考的生活态度的推崇。作品文风优美,语言简练,充满情趣,给人以温暖和启迪。主要内容包括:《曲水流觞》《春天里》《瓷坛》《岁月流金》等。
本书为中共市委党校退休教师姚文仪的个人文集,分“文史拾零”和“长短闲谭”两编,上编多围绕作者所钻研的历史、文学、文化等领域展开梳理与探讨,既有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褒扬,也有学理上的独立思考;下编多为作者对时下若干社会现象之感想与述评。作者毕业于历史专业,又长期在党校授课,偏爱文史,关注社会,故能于历史文献中挖掘出有趣史料,能于日常生活中发现领悟出人生真谛,读来给人以启示。作者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者的老师和知交林丙义为本书作序。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和诗歌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刻画,流畅的叙述,真实地再现了他们那代人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诗歌部分,作者围绕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一年四季变化展开抒情,文字优美,饱含深情和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
柳宗宣的一部散文集, 精选了作者十余年间创作的十几篇散文。本书的内容, 主要是作者对人生的回望: 他年轻时在江汉平原任教; 后来只身北上, 在北京做编辑; 人到中年, 落叶归根, 又回到了武汉, 任职于一所大学; 退休之后, 则隐居于武汉周边的山林。对人生经历的叙述中, 可见作者对文字的珍视、文学理想的矢志不渝, 以及一直以来的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作者在行走之中, 不断与人和事建立联系, 产生感情, 每至一处, 都以饱满的热情, 积极生活, 投注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让这些文章体现了一种真
在芬兰,萨米人与冻原上的驯鹿为伴,传统吟唱世代口口相传,源自内心的古老旋律连接起自然万物;在澳大利亚,每寸土地都曾被原住民的祖先在大梦时代用点和线记录,并在流传下来的歌之路中、在现代人无法进入的时空中被反复吟唱;在冰岛,大部分人仍相信精灵的存在,说起精灵就像谈论自己的老朋友一样,他们是小淘气、童年的玩伴、乐于助人的邻居…… 现代社会以外的世界,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