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8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和第3章为纳米铝粉的理化性能和制备方法,包括纳米铝粉的熔化机理和氧化特性、电爆炸法制备纳米铝粉的理论研究与特性控制;第4章从宏观实验角度上探究纳米铝粉的点火燃烧特性,包括点火破碎模型和点火扩散模型;第5章为纳米铝粉表面包覆技术,包括有机高分子包覆、金属及碳材料包覆、有机小分子包覆;第6-8章从分子动力学角度对纳米铝粉的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反应分子动力学的简介、纳米铝粉的熔点、点火过程和燃烧过程、有机小分子包覆物对纳米铝粉表面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燃烧特性
本辞典为一本普及复合材料工程各科专业知识的专著。收词涉及聚合物基、金属基、碳基、陶瓷基、纳米、智能、功能等复合材料的材料与工艺、设计与强度、性能与试验、生产与质控、应用与修补以及模具等方面的词汇。收词兼顾中、英文需要。除词目附英文名称外,还收入了大量英文缩略语。本书是一本具有辞典/手册双重功能,并可汉-英双向查阅的适用工具书。本辞典可作为从事复合材料和胶接专业工人、技术、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研究生,以及海外归国学者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论述了典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在贮存过程中的老化性能变化情况,重点阐述了聚碳酸酯、聚砜、有机玻璃等材料的辐射老化行为与寿命评估技术,以及这些材料在温度、湿度、应力等老化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平均分子量、热稳定性、结构尺寸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本书的核心章节,首先针对聚碳酸酯、聚砜、有机玻璃的辐射老化进行了论述;其次,介绍了它们的贮存老化性能;然后,论述了聚碳酸酯螺套部件贮存开裂的原因及机理;最后,介绍了环氧树脂金属粘接件的贮存老化性能。同时,本书对高分子材料老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了展
本书的主题是代表性体元(RVE)和单胞(UC),它们是多尺度数值表征复合材料、超材料等现代先进材料必要的组成部分,本书在对该领域作了系统的综述后,着重介绍关于RVE和UC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特别是对称性的识别和利用,建立了一个在逻辑、数学、力学意义上严谨的理论框架,为多尺度分析这样典型的边值问题提供正确的边界条件,以确保RVE和UC的代表性。本书还提供了所建立的理论在若干典型工程领域的应用范例。
传统材料研发模式主要基于实验“试错法”,其研发周期长、效率低,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和新材料数字化研发模式能有效地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本书基于计算、数据、AI和实验“四位一体”的新材料集成式智能化研发理念,提出了基于材料基因编码的新材料智能设计范式,从企业级新材料研发和面向科研的材料计算视角,重点围绕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多尺度材料计算模拟、材料数据库、材料数据机器学习、新材料研发制造软件等介绍了新材料数字化智能化研发和设计基本概念、方法、技术和应用。本书同时也介绍了国产的高通量多尺度
《纳米材料合成及特性》内容包括纳米材料的生长机制、零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二维纳米材料、特殊结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纳米材料合成及特性》先论述纳米材料的合成机制,再分别对不同结构类型的纳米材料合成进行论述,最后再全面论述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特性、应用等。《纳米材料合成及特性》可供高等院校材料类专业本科、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掺杂半导体材料器件研究、开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教材共10个模块,结合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典型成型工艺,包括复合材料成型原材料、手糊成型工艺、模压成型工艺、缠绕成型工艺、热压罐成型工艺、拉挤成型工艺、夹层结构成型工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复合材料低成本技术。
本书结合近些年已取得的许多重要进展以及作者在唑类高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唑类高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结构表征、爆轰性能与安全特性、应用方向等多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七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单环唑类高能材料,第3章为双环唑类高能材料,第4章为三环唑类高能材料,第5章为多环唑类高能材料,第6章为唑并嗪类高能材料,第7章为唑类高能金属有机骨架。
"本书主要涉及的知识模块有:工程材料的分类和发展历程,工业用钢基础知识,铸铁知识,铝合金知识,零件热处理工艺知识和操作,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零件的质量检测,零件铸造工艺知识和操作,零件焊接工艺知识和操作,典型零件的选材与加工工艺过程,新型材料应用等模块。整体设计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完成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校级精品课程《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配套使用,包括:微课视频、课件、主题讨论、单元测试、任务工单等资源。 主要使用对象为机电类高等院校学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可供企业职工培训和自学
《混凝土弹性与粘弹性多尺度理论》介绍了混凝土弹性与粘弹性性能的研究现状,包括均匀化理论和分数阶微积分理论,从微观、细观到细-宏观尺度研究了水泥浆体、混凝土和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弹性及粘弹性性能,阐述了各尺度因素对混凝土(粘)弹性性能的影响,以及尺度传递特征。《混凝土弹性与粘弹性多尺度理论》综合了理论研究和部分数值、试验验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解析混凝土(粘)弹性性能跨尺度传递特征的指南。通过逐尺度的研究和对各组分信息影响的深入探讨,读者将获得关于混凝土(粘)弹性响应机制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