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煤层冲刷带为工程背景, 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实践等方法, 对不同岩性和不同煤-岩高度比的煤-岩结构体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能量演化特征及失稳破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工作面前方能量储存的特点, 从能量释放角度提出了判断系数(Q)的概念, 利用能量判断系数对工作面在煤层冲刷带推进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微震监测法和钻屑法验证了能量判断系数的可靠性, 为预测冲击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以乌东煤矿、义马矿区和龙堌煤矿等冲击地压防控为背景,分析近直立岩柱、巨厚砾岩和地堑构造等大型地质体控制下矿井群冲击地压显现特征,构建矿井群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平台,研究矿井群相邻工作面开采条件下覆岩结构效应,揭示大型地质体控制下相邻工作面采掘扰动特征,提出不同地质体控制下矿井群协调开采和断链增耗冲击地压防控方法。
本书以叠后波阻抗为主题,总结并梳理了作者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例如,盾构机掘进砂岩层位选择、底抽巷层位确定和岩石力学性质分析、煤层厚度精细刻画、煤层分叉合并解释、煤层冲刷带圈定、夹矸展布形态预测、构造煤识别等,揭示不同地质问题的波阻抗响应机理及识别方法,形成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进行实际地质难点高效预测的方法体系,从而建立一个叠后波阻抗反演在煤矿中的综合应用模式。
本教材以AutoCAD为应用平台,紧密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知识,详细介绍了AutoCAD绘图在采矿中的应用。全书分为基础篇、实践篇和提高篇三个部分,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的基础知识,图形绘制,图形编辑,文字和表格,图层和图块,尺寸标注,图形打印输出,采矿制图标准,露天和地下矿山图件绘制,矿山三维建模基础,1+X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实例等。本教材实用性强,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智能采矿工程、采矿工程专业及矿业工程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1+X应用职业
本书是《科学好好玩:神奇的煤炭》之续作,借由爱好科学的小学生艾科学的视角,从当前社会关注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等热点事件出发,用故事的形式讲述煤炭的相关科学知识。用故事发展脉络与人物对话,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念嵌入其中,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内容。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业与冶金学科发展战略与‘十四五’规划”的研究成果。通过广泛调研和系统分析矿业与冶金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就“十四五”期间矿业与冶金学科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顶层设计。书中对矿业与冶金学科所涵盖的矿业工程、石油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矿物分离、冶金工程、材料工程及交叉前沿七个学科领域分别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主要包括学科战略地位、学科发展规律和发展态势、学科发展现状与发展布局、学科交叉发展与国际合作前沿等内容。根据矿业与冶金学科发展的自身特点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
本书结合工程实践,按照油液、振动、红外、无损等基础性状态监测技术较为系统地归纳了TBM 与盾构机的状态监测综合应用。同时,辅以大量实例从故障现象、状态监测、故障分析、故障处置等多个方面阐述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与方法,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故障现象的诊断手段,以及如何通过诊断技术手段评判设备状态,掌握故障发生原因、规律等,用以指导处置。 本书可供施工单位从事机械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技术或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高校师生参考学习。
本书分析、论述和提出非金属矿领域的若干科学前沿问题、重大技术需求和非金属矿涉及的生命健康问题等,旨在促进非金属矿基础科学与产业技术领域向更高和更深层次发展。本书既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非金属矿矿物生长机制和成因、结构和属性、模拟和计算、剥离和高效利用、环境指示和治理等问题;又有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的非金属矿的清洁加工和增值改性、新型材料,以及非金属矿在催化和能源、动物养殖等领域的应用技术挑战;还有面向生命健康的非金属矿的安全和毒性、抗菌性,以及其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应用等问题。
《矿山岩层控制基础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 on Mine Strata Control》主要介绍矿山岩层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特别是作者团队在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岩体变形与破坏理论基础、矿山岩层运动破坏规律与控制、矿山巷道变形破坏与控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监测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