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妙趣横生的TO DO LIST,充满令人忍俊不禁的“好主意”,给永葆乐观的成熟读者抑或充满好奇的青年读者。这本书会直白滴告诉你,五十岁之后的人生令人充满期待。 在中年时期,当神奇的50岁正在逼近,你在镜子前无法立即认出自己时,生活的根本问题开始压迫你——你为了乐趣做些什么呢? 长时间的狂欢饮酒之夜,过度的调情和派对——所有这些在过去几十年里让你感到振奋和分心的事物突然间变成了让人头疼而不是开心的来源,那么,你该如何度过余生呢? 抛弃一切,用一个假名重新开始?重新接受刑侦或精神分析师的培训?
《白痴》是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成熟期的代表作。作者塑造了一位患有癫痫病的梅什金公爵,当他从瑞士回到圣彼得堡,没想到却卷入了一桩金钱、权力和性的罪恶交易。俄国上流社会嘲笑公爵的天真和轻信,称他为“白痴”,敲诈、背叛、谋杀……从此围绕着他。公爵都出于宗教、道德的意愿,选择无私奉献,他的人格特质与当时的社会复杂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18世纪俄国社会的一个缩影。那些病态、疯癫、脱离常轨的人,揭示了人类思维无可逃脱的混沌和非理性。善良、温驯、爱着全人类的白痴是作者神圣理想的化身,他的
学术界对于巴赫金理论的无边界征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巴赫金的概念场中,“复调”“对话”“狂欢化”“多声部”“外位性” 这些话语,有自身的原生语境。进入这些话语生成与发育的历史场景、文化背景,勘察这些看上去不难理解其实有丰富蕴藉的话语的多重内涵,进入这些话语的孕生与使用的历史之中进行深耕,这是本书作者追求的目标,希望对国内对巴赫金文论的深度开采,有一定的导引作用。本著系作者近十年来译介、研究巴赫金文论之成果的结晶。专著基于巴赫金的“文本观” 与“话语论”、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理念与实践,直接进入
一个草包如何在一夜之间被包装成文坛明星?
一出文学荒唐剧,尽显社会怪现状
俄罗斯国民级讽刺文学大师、当代布尔加科夫的世纪奇书
在失常的世界,幽默是一种反叛
【满纸荒唐言版】
一切都缘于一次穷极无聊的打赌……
在这个人人都可能成为英雄的对立面的时代,身为作家的我,一面失望地相信写什么都没有了意义,一面又渴望写出自己的首要作品。
彷徨之
本书聚焦“译作”“译者”和“读者”三大要素,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角度切入,梳理、总结百余年来西班牙文学在中国译介与接受的历史进程和重要特征,并通过重点案例分析,揭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传播的文化意义,从而为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中西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拓宽新视野。
擅长研究面相的苏格兰场探长格兰特因摔断腿住院,百无聊赖的他,发现了一桩隐藏四百年的历史悬案:英国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君王理查三世,究竟有没有为了保住王位,而派人杀害据说被囚禁在伦敦塔内的两名小侄儿?探长格兰特是如何抽丝剥茧,接近历史真相,为莎士比亚笔下恶名昭著的理查三世翻案?本书堪称历史推理小说的代表之作。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一个完全不实的故事渐渐变成了一则传奇,而知道它不是事实的人却袖手旁观,不发一言。
长篇推理小说。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伦敦。艾布斯是轰动全城的”摩天轮谋杀案”的辩方律师。一名银行经理在摩天轮客舱内中枪身亡,与他共处一室的妻子成为唯一嫌疑人。不久之后,在魔术师”保利尼教授”的回归表演中,本应变出”活动盔甲”的板条箱却变出一具尸体。演出中止后,保利尼被枪杀于门窗紧锁的化妆间内;艾布斯不仅与死者共处一室,手上还用强力胶粘着手枪。艾布斯这才发现,自己被当作凶手的这起谋杀案与”摩天轮谋杀案”有太多相似之处……
童年时,敏感的马克就梦想着去别处探索——他在卧室的发光地球仪上发现的遥远而真实的城市,以及一个只存在于他想象中的完美大都市。这些城市对马克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街道畅通无阻,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人群熙熙攘攘,而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长大后,马克成了一家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在20余年的飞行生涯中重复而短暂地造访过数十座不同的城市:巴西利亚、吉达、新德里、开普敦、卡尔加里……透过他从未真正离开的家乡的镜头,他从高处和近处观察着这些城市,体验着这些城市的景色、声音和气味。 在这部作品中,马克用
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影响、1929年美洲之行带来的精神震撼、自身经历的情感和心理危机改变了洛尔迦对戏剧的认识。他开始在戏剧实践中进行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实验,从而探索戏剧结构、人物、主题方面的新突破,于是便有了《堂佩尔林布林和贝莉莎在花园中的爱情》《观众》《就这样过五年》这三部在他的整个戏剧创作中格外具有颠覆性的另类作品,与他以现实主义为主要风格的乡村三部曲形成鲜明对比。其中《观众》一部更是被洛尔迦本人称为不可能的戏剧。
这三部戏剧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诗学和美学观念,在戏剧情节背后,
西班牙著名诗人、剧作家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演讲集,收入了他人生中十次重要的演讲文稿,内容涉及精魂、诗歌、深歌、弗拉门戈、摇篮曲等洛尔迦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中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西班牙民族文学艺术不可绕过的母题。
洛尔迦的演讲文稿也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精彩、动人。这些演讲不是即兴的,洛尔迦不赞同即兴的演讲,他更喜欢事先写好演讲稿,精心修改,然后朗诵,力图让说出来的与写出来的拥有一致的姿态。他把朗诵当作战斗,不仅要传达观念,还要传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