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 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9年卷)》主要包括:正文部分1-12个月每个月的介绍,以及附录部分1959年的各大事项的人名录、行政区划、公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6年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第九卷,起止时间为195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7年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第九卷,起止时间为1957年1月1日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第四卷,起止时间为195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编撰过程中,注意突出1952年的历史主线,即《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所指出的,“一方面争取抗美援朝斗争的更大胜利(包括和平解决的胜利),另一方面争取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主要准备工作”,以及围绕这一主线所发生的几个最为重要的事件,即开展或继续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力图反映1952年历史全貌。 本卷条目的主要资料来源于当时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第六卷,起止时间为195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国史编年》不同于一般的《大事记》。其体例兼采编年与记事本末两种史书之长,即:以“纲文”按年、月、日排列大事;“目文”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部分重要条目后附以“文献”,并加“注释”和图片。 “纲文”力求简明、准确,经得起查对核实。“目文”叙述事件起因、经过,力求完整和客观,一律不作与记事无关的描写和评论。文献参照《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的编选范围,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第五卷,起止时间为195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围绕1953年三大任务形成的主线,即《人民日报》本年元旦社论所指出的:“1953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完成和超额完成1953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以及围绕这一主线所发生。的其他重要事件。 本卷条目的主要资料来源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史《国史编年》)第三卷,起止时间为195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1951年的历史主线,即《人民日报》本年元旦社论所指出的,“用极大的努力,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巩固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及围绕这一主线所发生的几个最为重要的事件,即开展或继续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 本卷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选用了一批中央档案馆过去发表过的档案。其中,在撰写条目中参考、提炼、摘写的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