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景分析 (alternative scenario analyses) 和政策模拟 (policy simulations) 方法, 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 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 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
本书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框架构建了全球产业转移价值量测度模型。这一模型能够克服现有的主流产业转移测度指标的局限性,提供更系统、全面的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测度结果,从而更清晰地刻画全球产业布局的演变趋势。围绕这一模型及测算结果,本书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历程和中国典型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路径演变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期望能够对当前和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格局和特征进行立体透视,并基于此对未来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有一个初步的展望。
本书是一部探讨互联网在未来5000天发展新可能的经济读物。在互联网商业化的5000天后, 社交媒体 (SNS) 开始蓬勃兴起。现在SNS兴起后又过了近5000天了,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SNS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 接下来的5000天, 将会发生什么事呢? 作者预测未来将会是一切都连接着AI的世界, 他将其称为镜像世界 (Mirror-world)。
本书主要内容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在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国外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主要从国家、区域、省域和城市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多维评价模型。下篇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多维评价的可视化平台实现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在建立的国家、区域、省域和城市四个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多维评价的可视化平台完成我国不同维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研究及可视化结果分析。
本书从当前资源经济发展的现状着手, 以“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导, 对资源型经济的发展转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 资源型经济及我国资源型经济的表现、资源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双碳”理念的提出与解读、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解读、打造绿色金融, 落实“双碳”发展理念、推进智慧能源, 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绿色科技, 推动资源经济的绿色发展。
本书从资源与资源经济出发, 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 资源与资源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资源型经济绿色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内部机理、绿色经济模式的特点分析与本质研究、双维度下的绿色经济发展态势与模式研究、绿色经济发展的社会模式与实现机制、资源经济绿色转型的现实探索。
本书共分五章,涵盖引进外资促进本土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开放型经济聚集国际人力资本的现状与政策、先进技术跨国转移的机制与政策、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与开放型发展道路等内容,是一部集理论阐释和实践观照于一体的著作。
本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前沿实践及问题分析。本书分为总报告、理论探索与战略研究、绿色设计、绿色能源、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绿色经济循环智能创新发展以及企业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等。
整理汇集中央部委及全国31个省市区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政策发展特色及运行情况,以“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推动碳中和工作部署为出发点,科学评估各地区推进碳中和的实施基础、发展条件与工作部署现状,并对政策实践中产生的先进案例和典型经验进行介绍。2022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进一步细化了评估维度,新增近百个重点城市作为评价对象,从更加微观的视角呈现各地区碳中和事业发展进程及特色优势。通过对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的指标体系、研究过程、测算方法及测算成果进行公开发布、对比分析及讨论,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