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民国才女苏青散文精选集。内容分两辑,第一辑收入叙写生活的散文,第二辑是关于家庭、工作、女子道德等话题的议论文。苏青的叙事散文清丽干脆,用笔率真,将日常之事融入笔端,表现上海女性生存中所遇的现实困境。议论文章姿态铿锵,皆是结合自身际遇的有感而论,言之凿凿。苏青的态度绝不软弱,她凭一己之身扛起养家育子的重负,将生活的真态悉数记录在文字中,至今仍能打动在都市奋斗的女性。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是汇聚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史上的名家、名作,由权威编委会选定、人文社编辑校订的一套中国现当代散文权威定本,共约80种。该丛书的编辑出版,体现出人文社在散文体裁出版领域的权威性、经典性,并力图引导以青年读者为主的大众散文阅读的审美趋向。
王鼎钧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华语散文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和文学史价值。王鼎钧是文学的赤子,将美作为精神原乡,多年在散文领域精耕细作,写人状物注重炼字炼句,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注重个人与大时代
废名生前出版的集子有《招隐集》《跟青年谈鲁迅》《谈新诗》等, 后来有多种版本散文选集出版。废名的文章有古诗气象, 文辞简约幽深, 有禅意。废名笔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用文字描绘的风景画既是自然的写照, 也是心境的写意。他的作品《菱荡》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本版《废名散文》将收入废名精选散文20万字左右, 拟分为读书, 讲诗, 谈鲁迅, 招隐, 四个部分。废名作品已经公版, 但其作品品格高, 词句练达, 内容也适合当代人读, 仍具有出版价值。梅杰, 是合适的编选者
本书大致分四个部分:写自己、忆师友、论读书、谈文化。写自己,往往谦虚自抑,从中可读出一个善思敏行的学习者形象。忆师友,均具独特性情,即便生命短如流星,也难掩其不灭的绝代风华。行文常常透出精进气象和旷达风采。论读书,往往一语足堪点醒。读诗,读礼,读小说,恰恰蹊径可供登堂。谈文化,辨内涉外,说三道四,上天入地,信手拈来;谈三皇,说周公,传颜回,往古来今,涉笔成趣。不沉溺怀恋,不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句句不离当时置身的文化情境,如此旧学始能转化为新知。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晋西北黄土高原一户农家的奋斗历程,既是一位农家子弟对苦难岁月的真实记录,也是成长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的青春写照。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审视自己、家人乃至一代人的命运,折射出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亲人、对故土的怀恋,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命故事和人物的命运遭际,真实再现了黄土地上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血脉传承,也反映了中国过去五十多年的社会变革与发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父亲的村庄》《母亲的眼睛(外一篇)》《母亲的耳环》《记得红嫁衣》《何以为根?》《此恨绵绵》《小脚姑奶奶》《苍凉的回望》《童年三题》《表嫂,你走好!》《时先生》《孟鸣老师》等。
本书包括旧码头、幽深之花、黄昏的哨声、桐花落、新萤、长夏至、漠漠水田、木槿和异乡的说唱人、红花草、夜行火车、戴名世墓地、夹竹桃与合欢、隐花与不隐的果等散文作品。
本书系一部散文集。书稿中收录的文章以深情的笔墨描摹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故乡的风土人情和给自己带来巨犬影响的老师同学,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对与亲友交往的怀念,有对求学生涯的回顾,有对工作实践的感怀,以一篇篇文章串联起数十年的光阴,展示了作者在家庭影响^下积极奋进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展现了改革开放对一代人成长的积极影响。书稿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的温暖情感以及昂扬奋斗的进取精神,由此也折射出整个国家的勃勃生机。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何处才是我们的心灵归宿? 季羡林告诉我们的答案是:温馨的家庭、弥漫的书香、可爱的万物、百味的生活、从容的人生。 本书是一部以温情与人生智慧为主题的季羡林散文集,收录了季老的47篇经典作品。 在本书中,不仅有季老对亲人的怀念、对家的珍视,也有季老对读书岁月的回忆,对天地万物的热爱,对世间百态的体会,字里行间尽显率真与赤诚,更有季老阅尽百年世事后的丰富人生感悟,真实而深刻,豁达而通透,读来令人备受启发。 同时,本书